隔日的逢三义诊人群依旧庞大,天没亮就在街面上排起了长队。
秦海照例起了个大早,从清晨到日落,也就中午休息了半个时辰。
这次义诊与以往一样,哪怕出了宝心堂那样的事情,大众依旧不愿意多付一点钱在秦海这里买真药。
对此秦海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沈竹欣等人则很泄气,觉得这些人不明事理,明明对他们好的视而不见,非要自己多花钱去找罪受。
站在沈竹欣的角度算这本账,底层大众的确愚昧无知。
若是站在劳苦大众的角度,这本账要多精细有多精细,对于他们来说,烂命一条不值钱,而钱是真的值钱。
愁云密布了一天的药房在深夜降临的时候烟消云散,因为第二天秦海会带着她们去逛庙会。
白塔寺实际上不叫白塔寺,这座寺庙始建于元朝,当时的名字叫大圣寿万安寺,后来在顺元年重建,改名妙应寺。
因寺庙中有一座高大的白塔,民间叫起来顺口,就一直称呼妙应寺为白塔寺。
到了清末,时局不稳,民间疾苦,寺庙里的香火也遭到了重创,为了维持寺庙的日常开销,就把一些地方出租给商户,慢慢的就形成了庙会。
白塔寺庙会在京师的庙会中仅次于琉璃厂的庙会,光是固定摊位就有五百个,这还不包含临时摊位。
加上占地广,寺庙内的建筑景观多,又在阜成门大街内,是京师大众不用出城就能游玩踏青的好去处,庙会一开,就是人山人海喧闹不止。
这日秦海带着一众小妮吃了早饭便前往阜成门大街,哪怕才不到早上十点,寺院里已经是人头攒动游人如织。
进入妙应寺的白玉石牌坊算是正式进入寺庙区域,
庙内头院东侧,有卖山货的、卖针头线脑的,还有卖小百货、布匹成衣的,也有卖儿童玩具的。
庙会西侧南半段以食品摊为主,北半段和塔院地方宽敞,是江湖艺人搭台唱戏的最佳场所。
白塔寺的内院则有些玄妙,只要一开庙会,京师的半仙大师就会云集内院,传言只要进了内院的门,就没有不光着兜出门的人。
其实白塔寺的庙会不光是白塔寺内,而是这一片区域都会热闹起来,沿街的摊贩不计其数,繁荣场景不下于盛世之年。
在白塔寺的后门直通元宝胡同的鸟市,花鸟鱼虫应有尽有,只要你想要的虫,在这里都能找着。
有老话说白塔寺的木碗花草,土地庙的木器竹器,这在京师算得上独一份。
吃早饭的时候一桌子人就秦海动了筷子,实际上从前一天晚上晚饭开始其他人就没怎么吃东西,都等着逛庙会大饱口福。
还没走到寺庙牌坊,秦海身边的莺莺燕燕们嘴里就没停过,每个人都恨不得是千手观音,一双手根本就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