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戏的表演很有讲究,一场大戏会分成若干小段,然后以讲故事的顺序和分镜头来连贯成一场戏。
同样一个故事,除了许多经典之外,一般是不会对其进行修改,毕竟名家名角儿的戏已经登峰造极,编剧也是顶级的。
不过也有例外,会有资深编剧对整个戏进行微调,主要还是看角儿的资深特点,如何才能在固有的老戏中出现闪光点。
就像现在这场木兰替父从军,寻常的顺序第一节应该是突厥王上场,这是老戏本里的起因,随后是贺廷玉出场的第二段,内容是探子回报,起兵迎战,需要征兵,第三段才是木兰出场想要替父从军。
因为这一场是孟小冬初登台,如果放在第三段就无法突出他的重要性和主角儿的地位。
因此,白玉琨调整了戏本的顺序,也在诸多场次中进行了微调,一切都为了衬托出孟小冬的特殊性。
故事的开端讲完事因,接下来便是事情的发展经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进入大营进行训练,贺廷玉迎战突厥王,木兰初上战场等等。
白玉琨对剧本进行了巧妙的调整,从始至终,木兰都没有和贺廷玉同台出现,而老戏本里择有好几个桥段是两人同台表演。
普通人改戏,票友会骂无知,名角儿改戏叫创新,改的好会成为经典,改的一般票友也会买账,若是改的不好,得到票友的反馈,下一场自然是要改回去的。
白玉琨这场戏改的颇为大胆,一切都是在为孟小冬服务,台下的票友戏迷自然也能听得出与众不同来。
一场完整的木兰从军演完,该有的节点叫好声就没落下过,不该有的节点居然也有山海一般的叫好。
整场戏从头到尾两个多小时,从木兰替父从军到大败突厥王衣锦还乡,看的所有人热血沸腾如痴如醉。
直到舞台上的老师傅们敲响最后一通鼓最后一根弦音,票友们才如梦方醒,意犹未尽的感叹这么快就结束了?没听过瘾呐!
现场所有人同时起身鼓掌叫好,白玉琨带着花木兰打扮的孟小冬登台致谢。
看着两三千人如此认可这场戏,孟小冬眼里的热泪瞬间夺眶而出,这十几年的苦没有白吃,正式迈开了人生第一步,也算是入了津门梨园行的门。
掌声经久不息,白玉琨抱拳致谢,过了好一会儿,掌声才停下来,这个时候便轮到提携后辈做介绍的关键时间。
白玉琨刚介绍完孟小冬的出身和师承,台下就有人大声发问:“怎么只有一个徒弟上台致谢,那个唱贺廷玉的新人去哪了,怎么不叫出来一起认识认识?”
早有准备的白玉琨拍了拍手,后台突然出现好几个人,当着所有人的面给孟小冬迅速换上了贺廷玉的将军装。
孟小冬也在换装结束后摆了个大马金刀的姿势,刚刚还是花木兰男妆的妆容立马变成了贺廷玉的妆容。
嘶~
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现场所有人同时倒吸了一口凉气,每个人都用怀疑的眼神看向戏台方向。
此时就有人问了:“一人饰两角?别不是忽悠人的吧。”
此言一出,许多人跟着怀疑起来,现场质疑之声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