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的目光一下就被他的声音吸引,齐齐的看向他。
当看到是沐鋆琰的时候,刘唯仁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原来是你,难怪,难怪,也只能是你。”
刘唯仁笑的很是得意,他骄傲啊,这是他的弟子,也是他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其他几位文学大佬见是沐鋆琰,也是恍然,他们与沐鋆琰多多少少都有接触,对于这个年少有为的少年,他们都很是赞赏。
文学,并不是以年纪论成就,看中的才华,很多优秀的诗人,都是年少成名。
现场和网络上的吃瓜网友,看到沐鋆琰,这才想起他的另一重身份,文学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两首诗词入选华夏古诗词集。
“我C,竟然又是他,嫉妒使我面目全非。”
“才华横溢,这四个字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了吧?”
“同是为人,你为何可以如此优秀?”
“四句词,可以打脸多少娱乐圈的作词人,哎!”
沐鋆琰悻悻的上台,想要拿回那幅字,道:“不好意思,信笔涂鸦几句,破坏了古董的价值,这副字我就拿走了,等回去,我再寄一副过来。”
文学协会那位老者却是抚了抚胡须道:“你这四句词,可是给这副字来了点睛之笔,价值比原字不知高出多少。”
“要是没人要,老夫便买下吧。”老者又补充一句。
“董老头,你无耻,什么叫没人要,这么好的词,拿回去收藏可是极好,我也要。”另一个学者道。
“是啊,我们按照规矩,价高者得。”又有学者争抢。
沐鋆琰的书法不错,模仿的杜信齐字迹惟妙惟肖,足以假乱真,再加上续写的这四句词,几百年后,还真有可能成为一件珍品。
毕竟今日的事,也算的上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几百年后,说不定还会成为一段典故呢。
“我学生的作品,献给我这个老师,不为过吧?”刘唯仁也加入争夺的大军。
“我呸,他已经捐赠出来了,那就价高者得。”
“你有这么一位好学生,还跟我们抢这副字,你这样,我们可得跟你抢学生了呀。”
“实在不行你让他再给你续写一首呗,反正他那么有才。”
听到这里,刘唯仁灵机一动,直勾勾的看着沐鋆琰:“老师我有一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要不给为师续写一段?要求不高,能有苏东坡八分文采便可。”
沐鋆琰听的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他哪有那份文采,真让他写,那便是逃不脱糟蹋古籍的罪名。
在场的可不止几位文学家,还有不少商界名流,商人嘛,附庸风雅,也是看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可是说不定能名流千古的机会,几百年后,后人说起来这件事,最终卷轴被某某名流,以某某高价买走,那他们不就顺带出名了么。
“咳咳,吴某人愿出价两百万购得这副珍品。”鼎盛集团老总率先出手。
他这个价格,一下就让刚才还在争抢的文人一致对外,怒目而视,他们赚钱,可没有这些商人容易。
“你一个商人,买来还不是压在箱底,暴殄天物,就被和我们争了。”鼎盛老总吴镇华从辈分上来说,比这些文学大佬差一辈,所以他们并不客气。
吴镇华摇摇头,道:“我可不是买给自己,诸位长辈应该也清楚,我家老爷子对字画颇有研究,现有如此佳作,怎么能不献给老爷子,让他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