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心在原本的世界当中是一种非常稀有的合成材料,普遍只有在沉船的宝箱里才能开出来,通常被用于合成“潮涌核心”!
就效果而言,这个“潮涌核心”与“信标”非常近似,可以给史蒂夫提供水下buff,如“水下呼吸”“水下速掘”“水下夜视”等增益效果,虽然缺少了最为醒目的光柱标识,但是却能够调动水元素力量对踏入核心领域的敌对目标展开魔法攻击。
在一些“水”的世界里,是非常实用的据点核心,而作为核心中的核心,海洋之心的构成也相当复杂,就以史蒂夫目前的进度来看,即便有了神秘时代,也要分段式手搓“海洋之心”。
“炼金术”!
“注魔”!
两大分支分别负责“外壳”和“核心”的建造,然而从一开始,史蒂夫就遭遇了困难,虽然大致清楚潮涌核心的作用,但是能容纳部分“海洋力量”的“外壳”究竟要哪几种“源质要素”在一起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
从研究开始以来,史蒂夫的源质数量跟两个月之前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三十七种源质要素都被史蒂夫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到了一些,为此,地狱甚至又多了几个刷怪笼,炼金术“源质提取”的一整套流程和设施也落实了下来,就建在蝶屋的地下,所以现在的史蒂夫就“源质要素”而言也算是小有资本。
对应的一些知识研究也都在不眠不休的“连线”当中追赶了上来,所以现在史蒂夫现在才敢有底气手搓“海洋之心”外壳,毕竟现在可没有“祂”帮忙清除炼金失败的副产物了。
“首先是源质的基础要素,地,水,火,风,秩序,混沌”!
这里面需要祛除“火”和极大部分的“混沌”!
这些都是海洋里不需要或是不易过多存在的“源质要素”!
去掉这些之后,为了最基础的平衡还要适当调整每一种元素的比例,应该是:地(5)水(5)风(1.5)秩序(2)混沌(0.5)
其中“地”和“水”是海洋的承载基础;“风”是天象变化和季风洋流等;“秩序”是海洋内的基本规则;“混沌”是海洋中未曾探索的某一部分;这些融合在一起是海洋属性的基本框架,但哪怕只是一个框架,也耗费了史蒂夫不少的精力,一次次的实验合成,一次次的坩埚爆炸,如果不是身处地下,估计用不了几天,蝶屋就要拨款重建了。
史蒂夫戴上“揭示之护目镜”聚精会神的看着坩埚中的要素缓慢融合,哪怕这个过程已经经历了数十遍,却还是容不得半点马虎......
“接着加入0.5的生命”!
史蒂夫手里拿着“克量滴管”轻微一颤,滴管上的数值顿时下降0.5.
这东西并不是“神秘时代”里的产物,史蒂夫走后门从“祂”那借来的权限,自己攒了一个能够捕捉“源质”的滴管,上面的数值显示一次提取的数量,设置好滴阀,每次都能准确无误的滴出自己想要的数值。
0.5的生命进入坩埚,顿时泛起了轻微的涟漪,接着代表着风的青色亮了起来,海洋中出现的生命源质会随着风和洋流逐渐蔓延至每一个角落。
等生命稳定后,史蒂夫又看了一下各个源质的消耗情况,在炼金的过程中,因源质消耗而导致剂量失衡的失败也很常见,分三次补充,只要保持在下一阶段前,各源质的数量充足即可。
但生命消耗的很快,迅速补足之后,史蒂夫先是往里面丢了一点“水”主动打破平衡,接着在失衡的瞬间,投入“4个魔法”快速标记“水”的同时,稳定全源质平衡。
在之前的源质数据中,水,地为维持基本平衡,都是5,但魔法加入后会标记最高值,如果不让水占据主导位置,水地平衡那么就会走向一个歪曲的分支“沼泽”!
如果地占据主导位置,就会走向“湿地”!
总之都算不上是“海洋”!
史蒂夫在这一步失败了二十多次,更是复活了三次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