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xiaoshuotxt.cn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大宋那些年 >第一百二十八章 封禅泰山

第一百二十八章 封禅泰山(2/2)

 推荐阅读:红妆嫁山河清宫:皇上小心!继后她有读心术充电风云录我与诸神争天道我自己才是金手指离婚后,她携十亿嫁妆风光二嫁伯虏元尊快穿小撩精之反派独家占有可是他们真的以为我是救世主耶从恋综开始,成为华娱全民偶像
最新网址:xiaoshuotxt.cn

郭铁匠想请白胡子老头进屋喝口水,老头谢绝了,转身离开。临走时还不忘关照郭铁匠,一定要看好这块石头,不要弄丢了。

郭铁匠心想:自己再穷,也不能拿块石头给女儿当嫁妆啊,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不过,他还是出于礼貌,感谢老头的厚爱。

白胡子老头一走,郭铁匠就把石头堂前的香台边上,根本没把它当回事。

没过几天,李木匠的墨尺线断了,就拿出白胡子老头给他的墨尺用。李木匠用墨尺在木头上划线,奇迹出现了,木头瞬间沿着墨线分成了两半。

大家伙一见,太神了!纷纷去找自己丢掉的墨尺。打这以后,墨尺就有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斩木剑”。

有了白胡子老头的墨尺,省去好多锯木头的时间,工程进度突飞猛进。

岱庙的台阶很快就要铺完了,都是清一色的大理石,到了最后收尾阶段,石匠们发现还缺少一块石头,翻遍了整个石料堆,也没找到合适的。

工期催得紧,差一块石头无法竣工,这可把石匠们给愁坏了。

这天,几位石匠在郭铁匠家院子里歇息聊天,突然发现香台子旁边有一块方方的石头,颜色对色,尺寸大小也合适。

石匠们就想把石头搬走,郭铁匠的老婆不同意了,她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指着众人道:“这是俺家闺女的嫁妆,你们谁都不能搬,要想拿走也行,先拿钱来!”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赶紧向工头汇报。工头得知,急火火地赶到郭铁匠家,一量这块方石,不大不小,刚刚好,正好用在岱庙台阶上。

最后经过跟郭铁匠的老婆讨价还价,工头花了高价买走了这块石头。郭铁匠用这笔银子,高高兴兴地给女儿置办了嫁妆,心里面对白胡子老头自然感恩戴德。

白胡子老头每次出现都给大家带来惊喜,好多人还想找白胡子老头帮忙做墨尺,不过,直到岱庙竣工,白胡子老头再也没出现,大家都觉得遇到了活神仙。

白胡子老头到底是谁?至今都是个迷,然而工匠们心里头知道,能这么帮忙给力的,除了他们的祖师爷鲁班还能是哪位!

三个月的时间,数万工匠建成了面积达到九万六千平米的岱庙一方建筑群。但见城堞高筑,金殿高耸,金瓦雕甍,飞檐翘角,周辟八门,四角有楼,廊庑环绕,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天贶殿是供奉东岳大帝的正殿,是整座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是接受万民崇拜,至高神圣的殿堂。善男信女来此,不免诚惶诚恐,舍恶向善,当下皈依。

◆泰山封禅

为了熟练掌握封禅的各种仪式,真宗在崇德殿,一遍遍地进行封禅的演习彩排,忙得不亦乐乎。

礼官进谏道:“无帝王亲习之文,请圣上保重龙体。”

真宗道:“朕以达寅恭之意,岂惮劳也。”务必亲力亲为。

同时昭告天下,禁屠杀一个月。

真宗自告庙后,即屏荤蔬食,自进发至行礼前,宣布禁止歌舞观听,以示虔诚。

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月初四,秋冬之季,真宗率文武百官、后宫嫔妃、三千铁甲班直禁卫军等封禅团,浩浩荡荡,开赴泰山。

玉辂车载着天书,由四位金甲卫士护卫着,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赵恒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乘坐辇车紧跟在天书的后面。人马行进,一路高奏凯乐,大张仪仗。

沿途黄沙铺路,地方官吏全部出动,父老百姓夹道欢迎。

真宗这回到泰山,没有选择走直线,而是先取道澶州,然后再拐向东。

真宗这么做有他这么做的道理,谁都知道,上次真宗到澶州,是被寇凖等人胁迫来的。澶渊之盟又被称为城下之盟,简直是奇耻大辱。

这一回是封禅泰山,真宗务必要给自己找回面子,扬眉吐气一把。

王钦若又让沿途官员雇佣了许多“演员”,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为封禅造势,为皇帝助威,搞得天下震动。

沿途州县迎进送出,百姓们欲一睹天颜,纷纷候在驿道两边,翘足观望,人山人海,热闹空前。

真宗心里那叫一个美!

经过十七天的长途跋涉,十月二十日,真宗一行终于到达泰山脚下。

王钦若早已带领随行官员、地方乡绅,在道旁迎接圣驾,并献上灵芝三万八千余本。倒也亏他采办,真宗对其慰劳有加,当面褒奖了一番。

这时,大风起兮云飞扬,天空一度阴云密布,连日不开。

封禅队伍在山下停顿,真宗斋戒三日,臣子们也跟着一起茹素三天。

二十四日,真宗与群臣起了个大早。

知制诰朱巽奉玉册牒及圜台行事官,先行登山。

真宗头戴通天冠、身着绛纱袍,乘金辂,备法驾,从孔夫子登临处出发,向泰山峰顶行进。

宁王赵元偓,舒王赵元偁,卤簿使陈尧叟,随从护卫登山;卤簿、仪卫列于山下。

皇帝登山,可不像一般人那样,自己个单独往上爬,从山下到山顶,每隔两步,都要安排了两名卫士帮扶,随时实施援手。

道经险峻,真宗也只能降辇步行。

挡在道路中间的大树,全部围以缯彩。从回马岭到天门路,山路峻绝。

在上山省力方面,真宗动足了脑筋:“卫士皆给钉鞋,供奉马止于中路,”“人给横板二,长三尺许,系彩两端,施于背,膺选从卒,推引而上”。每名卫士背着两块横板,长三尺许,系彩两端,将皇帝和众官员,一阶阶,推引而上。

大约申时,真宗一行二十四人,登上了泰山南天门。

随行都累惨了,瘫倒在石阶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只有真宗精神抖擞,丝毫没有困倦之意。

到了山顶御帐,真宗还兴致勃勃地游览了玉女泉以及唐高宗、唐玄宗封泰山的古碑。

前一天晚上,山上大风撕裂帐帟幕,大风刮了一夜。等到真宗到达山顶,天气温和,纤罗不动。奉祀官点检在圆台演习,祥光瑞云,交相辉映。

二十五日,封禅礼仪正式举行。

祭坛圆形,周长五丈,高九尺,暗合“九五之尊”,青色,意为“东天青帝”,为上古第一真神。

设昊天上帝位于圆台,奉天书在坐在左边,太祖、太宗配享西北侧向。

“前祀之夕,阴雺风劲,不可以烛。”

此时天蓝如洗,风清云淡。“及行事,风顿止,天宇澄霁,烛焰凝然”,众人欢心雀跃,真宗认为这是神灵保佑。

真宗头戴冕冠,穿衮冕服,升台奠献。

圆台立黄麾仪仗,山上山下的神坛,都准备好柴火。

浩浩元精,无臭无声。临下有赫,得一以清。

备物致享,荐兹至诚。泰尊奠献,夙夜齐明。

礼仪要进行三献、读玉册、封金玉匮、阅视等程序。

宰相王旦在旁跪读玉册、玉牒文字。

玉册文曰:“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臣嗣膺景命,昭事上穹。昔太祖揖让开基,太宗忧勤致治,廓清寰宇,混一车书,固抑升中,以延积庆。元符锡祚,众宝效祥,异域咸怀,丰年屡应。虔修封祀,祈福黎元。谨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备兹禋燎,式荐至诚。皇伯考太祖皇帝、皇考太宗皇帝配神作主。尚飨。”

玉牒是天子写给天帝的文书,请求天帝保佑自己长生不老,帝祚永存,原来都是秘而不宣的,唐玄宗封禅泰山时曾说:“朕今为民祈福,无一秘请”,遂将玉牒书示众。

前有车后有辙,真宗的玉牒也只能示众,文曰:

“有宋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启运大同,惟宋受命,太祖肇基,功成治定;太宗膺图,重熙累盛。粤惟冲人,丕承列圣,寅恭奉天,忧勤听政。一纪于兹,四隩来暨,丕贶殊尤,元符章示,储庆发祥,清净可致,时和年丰,群生咸遂。仰荷顾怀,敢忘继志,佥议大封,聿申昭事。躬陟乔岳,对越上天,率礼祗肃,备物吉蠲,以仁守位,以孝奉先。祈福逮下,侑神昭德,惠绥黎元,懋建皇极,天禄无疆,灵休允迪,万叶其昌,永保纯锡。”

随着山上仪式的进行,山下的官员也开始在岱庙奉祀泰山神、五方帝以及诸路神仙。

真宗饮福酒,王旦跪倒称颂道:“天赐皇帝太一神策,周而复始,永绥兆人。”

接着,宁王赵元偓亚献,舒王赵元偁终献,三献礼成。

王旦亲自将玉册、玉牒放进金匣、玉匣,再用金屑、乳香和成的泥把金、玉双匣封固,放入事先修造好的石函中。

史载:“封?讫,紫气蒙坛,黄光如帛,绕天书匣。”

真宗圆满地给他的荣誉老爹“天帝”,诵完祭文、汇报完工作。至此“东封泰山”祭天礼成。

宁王、舒王、宰相王旦率领所有参与封禅的人,向真宗庆贺告成之功。

山上点燃柴火,山下看到山上火起,也同时点燃柴火。山上山下,文武官员、士卒、百姓,一起山呼万岁,声震山川,响彻云天。

大宋皇帝傲立山巅,念天地之悠悠,前有古人,后无来者,顾盼生欢,自以为一世之雄!

真宗当天下了玉皇顶,驾临奉高宫,百官在谷口迎接。

当王钦若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读完上千字的贺词,文武百官、看热闹的老百姓,观者塞路,欢呼动天地。

封禅大典,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二十六日,真宗在社首山举行“禅地祗”的仪式。奉天书升坛,以祖宗配,仪式过程跟封泰山大抵相同。

社首禅地仪式结束,封禅大典至此大功告成。

第二天,真宗穿衮冕服,在封禅坛上的寿昌殿接受朝贺,诏令大赦天下。

文武百官,晋级加薪,减免赋税,改泰山所在地的乾封县为奉符县;

加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诏令泰山七里内严禁樵采。

至此,真宗开始恢复正常饮食,不再斋戒,在穆清殿大宴群臣,在殿门赐宴泰山父老。

真宗在泰山顶大观峰观赏过唐玄宗的《纪泰山铭》,此次大典告成,少不得也要刻石纪功,立石纪德。

皇帝亲自撰书《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命人摩勒岱顶大观峰,又立碑山下,以纪封禅盛典。

◆曲阜祭孔

曲阜在泰山之南,与泰山毗邻,这里是孔夫子的老家。

孔子第四十六代嫡孙,十一岁的孔圣佑,就在此次封禅的陪位官员中。

“前任封禅的帝王们,真是考虑欠佳,都到山东了,怎能不祭孔?祭天祭地祭人,“天地人”三才俱全,这才能算做完美。”

真宗再一次地为自己的聪明才智点赞。

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一月一日,在孔圣佑的陪同下,真宗带着妃嫔和文武百官一行,驾临曲阜。

真宗亲撰《玄圣文宣王赞》曰:“立言不朽,垂教无疆。昭然令德,伟哉素王。人伦之表,帝道之纲。厥功茂实,其用允臧。升中既毕,盛典载扬。洪名有赫,懿范弥彰。”

在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万仞宫墙内,真宗虔诚地祭拜了孔圣人和他的父母。

史载:“内外设黄麾仗,孔氏宗属并陪位,帝服靴袍,行酌献礼。”

加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追封孔子父叔梁纥齐国公,母颜氏鲁国太夫人。

宰相等官员也跟着拜祭了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

真宗给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们也加官晋爵,颜回为国公,费侯闵损等九人为郡公,成伯曾参等六十二人为侯。

之后,真宗又来到孔林,降舆乘马,至文宣王墓,设奠再拜。

“观其墓久之,又御北亭,召从臣观古碑。”

真宗还有些意犹未尽,对陪同的近臣道:“朕虽然在追谥中加封了孔夫子的王爵,但是‘封王’不是朕首创的,而是唐玄宗,朕能不能超过他,追谥孔子为帝呢?”于是,便命令随行的有司查典问据。

王旦闻听,吓了一跳,上前进言道:“孔子是周朝的臣民,周无帝号,周朝国君也只是个王,怎么能加封孔子为帝呢?”

真宗觉得有理,这才作罢。

擢升孔圣佑为太常寺奉礼郎,近属授官、赐出身者六人。赐银二百两、绢三百匹,以充奉祠庙。阙里孔氏,可谓沐浴祖荫、备极宠渥。

完成祭孔盛典,真宗总算尽兴,宣布回京。

◆接受尊号

“帝之巡祭也,往还四十七日,未尝遇雨雪,……鼓吹振作,观者塞路,欢呼动天地。”

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一月二十日,真宗一行回到京师开封。

二十八日,真宗在含光殿大宴文武,庆贺封禅成功。

大臣们一致建议,给真宗上尊号“崇文广武仪天尊道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

封禅泰山,又完成祭孔,老天这么眷顾,臣子这么给力,真宗想想,好像找不出自己不接受的理由。

十二月初五,真宗驾临朝元殿,接受“尊号”。

封禅大典落下帷幕,为迎合真宗赵恒,群臣们争相献颂赞,奏符瑞。

史载:“帝自东封还,群臣献贺功德,举国若狂。”

三司使丁谓上《封禅祥瑞图》及《大中祥符封禅记》;

集贤校理,大宋才子天团成员之一的晏殊献《河清颂》。

晏殊,字同叔,江西抚州临川人,生于太宗淳化二年(991)。七岁能属文,人称“神童”,声名远扬。景德元年(1004),江南按抚张知白听闻后,将其以神童的身份推荐给朝廷。

景德二年(1005),真宗赵恒召十五岁的晏殊,与进士一千余人一同参加殿试,“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

一千人中最少年。如此才情,晏殊自然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大中祥符元年(1008),真宗东封泰山,十八岁的晏殊被调为光禄寺丞,再任集贤校理。

《河清颂》云:“黄河水清,沧海波平;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真宗阅毕,喜得眉飞色舞,连连称妙。

皇帝龙心大悦,亲书一篇《奉天庇民述》,颁示群臣,群臣又歌颂了一番。

又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继续为自己歌功颂德。

天下有五岳,加封了东岳泰山,其它几岳山神也不能冷落了。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做到极致。真宗下诏,封五岳山神为帝。

东岳泰山山神加封天齐仁圣帝,中岳山神加封中天崇圣帝,西岳山神加封金天顺圣帝,北岳山神加封安天元圣帝,南岳山神加封司天昭圣帝。

五岳大帝的名号,自此在民间流传开来,各地陆续出现祭祀五岳山神的“岳庙”。

此次泰山封禅,耗费国库八百三十余万贯。

宋代一贯等于一两白银,等于一千文铜钱,折合当下就是三百多元;八百万贯,差不多就相当于三十多亿人民币。

“天书”使真宗赵恒实现了封禅的愿望,事实上却是一场劳民伤财、自欺而不能欺人的恶作剧。

由于伪造“天书”的恶劣影响,封禅这一歌颂帝王功绩神圣庄严的祭祀制度,至此戛然而止。或许后世帝王一想到“天书”就呕吐,不齿与宋真宗之辈为伍,赵恒也光荣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皇帝。

因为自己一个人的行为,终结一个制度,终结一个时代,宋真宗赵恒也算是活出圈了。

之所以要祭天封禅,这么折腾,最冠冕堂皇、最高尚的目的那就是夸耀于四邦,显示中华乃首善神眷之地,太平盛世,物华天宝,兵强马壮,不可一世。理当万国来朝,不可侵犯。

趁着东封的热乎劲儿,很快又有人提出西封。

不过这时,刚刚封禅泰山的地界兖州发起大水,徐州也出现水患;江、淮等地出现百年难有的干旱,无为遭了风灾,金陵又起了大火。

全国各地出现灾情的折子接二连三地上报京师,灾情就是生命,也是上天的预警。真宗再想粉饰太平,佞臣五鬼之辈再会制造一些祥瑞的假象,纸终究包不住火。

接二连三的灾情,纷至沓来的告急文书,真宗只得暂缓西岳封禅。

大宋这边又是天书,又是祥瑞,又是封禅的,搞得不亦乐乎;接下来又是泄洪,又是救火,又是抗旱的,忙得不可开交。

大宋的同盟国,大辽这边,却是另一番景象。

那位与大宋血战三十七载,一生走在命运巅峰,操劳一世,风光一生的大辽国萧太后萧绰,却已经身心俱疲,油尽灯枯,强弩之末。

她死之前,与她的大姐萧胡辇火并,战而胜之,斩草除根,给她的儿子消除了隐患。有诗为证:

应天逝去有承天,铁血红颜萧燕燕。

孤儿寡母安社稷,睿智巾帼定乾坤。

三通阵鼓催战马,一羽弯弓射天狼。

卅年渴饮刀头血,稳居燕云十六州。

司晨虽说分牝牡,裙钗也能胜儿男。

力挫南军息狼烟,干戈玉帛化澶渊。

兴旺契丹千秋术,人称辽版武则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