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朦走上前去,发现老人看的竹简是瘦金体书写。但她只扫过一眼,就礼貌地移开视线,不去窥视。
“小唐,你来看看。”谁料老族长居然主动让她上前,把竹简递到她面前。
这竹简看着倒不像是古物,而是仿古的一种制作方式。
在看到竹简右侧第一列文字的时候,唐朦的心神剧震,简直到了一种无法扼制的地步,以至于她的双手颤抖得很明显,让老族长有些不解。
“唐昉告后人书……老先生,为什么你们会收藏他的文章?”
徐老族长猜测道:“你也认识咱们徐家老祖宗的亲家?是回老家,听唐家族人说的吧。”
不,其实唐家的人并未提及家族传承最初的事,但唐朦没有反驳徐老族长,就当默认了。
“你也知道,咱们徐家的老祖宗是南宋的史学家徐梦莘。史书上并未留下有关他后代的记载,事实上,老祖宗的曾孙娶了唐昉的女儿。这篇告后人书,以及其他几篇文章,作为压箱底,被唐昉传给了女儿,从此便也传入了徐家。”
原来竟是如此!
唐朦尽量压抑住内心的激动,但还是不自觉地咬住了嘴唇,乱糟糟地想:原来哥哥的女儿嫁入了徐家,可是我怎么没在京城里见过这家人?
前世自己因火灾去世的时候,哥哥还没有娶妻,没想到后来连女儿都有了。
老族长见她走神,提醒道:“你仔细看看这篇告后人书的内容。”
唐朦一列列看下去,越看越心惊。
精确计算的话,她前世生活的时代离如今有八百年左右。可这篇八百年以前的文章,竟然要求后人善待一名长得像画像之人的女子,不但要将其视为家族中人,更要以对先辈的礼数来对待,否则将会遭受祖宗报应。
凡是有唐家血统之人,都无法逃脱这种报应。
唐朦看完大为不解。
虽然生活在普遍相信鬼神之说的时代,可唐家人并没有特别笃信这个。爹和娘亲在教导他们兄妹俩时,也很少说什么祖宗显灵,因果报应。哥哥怎么会给后世子孙写这种东西呢?
“徐老先生,画像是什么?”她隐隐有种预感,这和自己有关。
徐老族长长叹一声:“画像,原本不止一幅。相传唐昉曾画过九幅神女画作,其中有五幅都传给了唐家后代,但是因为年代久远,以及唐家的没落,这五幅画并未得到很好的保存。”
唐朦忍不住插话:“冒昧问一句,老先生,这位神女难道和我长得很相像吗?”
按照徐老族长对她慎重的态度,不难猜到这一点。
果然,徐老族长颔首,然后拿出一幅画卷,缓缓铺开在书桌上。
“这是后人的临摹。原作是由唐昉之女出嫁时带到徐家的,现在收藏在徐家专门的私人博物馆里,不对外开放,好让画作得到最佳的保存条件。”
唐朦看着眼前的画作,挪不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