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呀,你说这大实话什么意思?我命好,咱们镇子里的人都知道呀!
你看看,我男人有本事给我赚钱、赚好名声;我也争气,头胎就生了儿子,让我硬了腰杆;又生了两个文曲星一样的闺女,哎呦,闺女、儿子都给我长脸,连娘你也给我长脸,四邻八乡,哪个不说你这个丈母娘当得好!”
姥姥出神地望着女儿那毫不掩饰的得意模样,觉得傻人傻福这话真对。
有福不用忙,没福跑烂鞋子也追不上!
姥姥笑着说:“我这老婆子也是跟着你这憨闺女享了半辈子的福!你说你大哥,小时候那么聪明伶俐,长大了能识文断字,谁能想到他会这么父母亲缘薄,至今杳无音信;你大姐比你长得好,还能说会道,竟然嫁到了大山里,呵呵,倒是你招了个好女婿。”
“娘,这就是你的家,我们结婚的时候,就说了要给你养老送终的。”
姥姥摆摆手说:“没有送终这回事,送终是你大姐和你大哥的事情,我这么多年跟着你们也真是享受了人间清福呀,多少人羡慕我个老太太招了个女婿比儿子还顶用;其实是我闺女顶用,我闺女能在这个家里撑得起家,直得起腰,男人儿女都敬佩你,我这姥姥才有了颜面。”
“娘呀,你今天咋了?”张百鸟说着放下了手中的针线活,伸手去摸她额头,又用自己的额头和娘的额头贴贴,笑了说“娘,你没有发热呀,那咋说啥胡话了,你咋享我的福了,是我享你的福,家有一老,胜过一宝,三个外孙,不是你住在这里帮衬着我拉扯孩子,做饭喂猪,贴补着家用,咱们家怎么会熬到这样好的辰光。”
“那时候真穷呀,想着安子小时候,你饿得没有奶,他不够吃,你一碗热水灌下去,一会儿就能让他有奶吃,这老天生人,吃多少口粮都是现成算好的!
家里穷的小婴儿只有一条棉裤,尿湿了,连替换的棉裤都没有,谁能想得到如今的日子。”
“那都多少年前的事了,你还记着,你不提我都忘了。”张百鸟笑得很爽朗。
姥姥说:“你们年轻人,日子是朝后边想的,不记前事的人有福气!我老了,一辈子经历过的事情,就这么反反复复地在脑子里过,放电影一样,就和那老牛反刍,一口一口的细品,亏待过谁,对不起谁,越老了越发记得清晰。”
母女俩聊了一会儿,看太阳不是那么热了,姥姥就拄着拐杖回屋里躺了休息。
张百鸟跟在她身后帮她躺舒服了盖好,给她开了录音机,播放老戏曲给她听。
姥姥等着女儿出去了,眼睛睁开,愣愣地盯着房顶。
她在努力地想,刘青林这个女婿真是好,他一辈子都做事沉稳,言语少,品行正,怜贫惜弱,他什么时候都不曾像今天这样心神不安过。
她瞅见他走出大门那么短的一段路,脚步都是虚飘着。
这个面对任何重症的病人都不动情绪的人,面对任何重大场面和领导都游刃有余应对的人,为什么今天会如此失态呢?
不对头!
会不会是亲人有消息了?
回去了!回他那个在他的口中从来不曾提过的家了。
在县里做领导的表哥曾经说过刘青林的口音是山东那边的,不是靠北边的京市的人。
他的家应该是没有亲人了,她记得十几年前,他曾经回去过一次,回来后失魂落魄的,病了一场。
京市!
他今天是去京市了!
难道真是为了帮衬安子才去京市的?
姥姥有些心神不宁,日子刚刚好过一些,可千万不要出现啥不好的事情。
转念又一想,现在和多年前不一样了,三个孩子都有能耐赚钱了,他们已经不再是离了父亲就难以活下去的小可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