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花捏着自己的小手,她犹豫了。
学刺绣是要搭工夫的,可是她才刚进书院念书。
奶奶给她们三个丫头出了念书的银子,准备束修,她们的口粮。
她要是去学刺绣了,书院怎么办呢?
俞婆婆努力的睁着眼睛,朝宝丫、云花、云月她们挨个看过去,但她看了一会儿,三个孩子却都没有说话。
她有些失望,学习刺绣这种手艺活儿,是要从小学起的。
认识这三个丫头这么久,她对这三个孩子很喜欢,不求三人都跟着她学,哪怕只有一个,她也满足了。
“不早啦,”她伸出自己干枯的筋络凸起的手,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婆婆该回家啦,咱们下回见。”
说着就拄着拐杖要起身,芊琼赶紧上前搀扶。
两人慢慢的往门口走,身后的影子被夕阳拉的老长。
云花望着她们被夕阳笼罩的背影,使劲咬了咬嘴唇,在心里暗暗想着。
等念完了今年的,她就不念了,就跟俞婆婆学刺绣去。
宝丫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她虽然不想学刺绣,但是,她想治好婆婆的眼花和耳聋。
“俞婆婆!”
看着俞婆婆佝偻的背影慢慢远去,宝丫突然把两只小手放在嘴边,高声道:“你的病一定会好的!”
不知听见了没有,俞婆婆和芊琼的脚步一顿,才又缓缓的往外走去。
铺子里一时间只剩下三个小丫头,三人对视一眼,气氛一时间有点凝重。
“愣着干啥呢?收拾东西,咱们该回家了。”何春秀从外头进来,见三人站在一处,谁也不说话,开口道。
“娘。”
“三婶婶。”
“三婶婶。”
气氛被打破了,三人一起扬起小脸,回应她。
“娘去哪了?”宝丫问。
她们一回来,一眼就看见俞婆婆和芊琼在铺子吃茶点,一时惊喜,就没顾别的。
何春秀笑道:“去后头磨坊,豆子不多了,帮你爹点点数,该再多备一些,还有白面和糖,也不够了。”
“现在下午还要做茶点,白面和糖就用的尤其多。”
见何春秀荣光满面的,额角还挂着细汗,宝丫皱了皱小眉头,踮起脚尖,掏出自己的小手绢去给她擦汗。
“娘,你现在怀了小弟弟,不能这么累,蓝香和翠巧姐呢?怎么不让她们帮忙?”
“白天都是她们在忙,我现在就只管收收钱,记记账啦。柜台后头坐一天,就想走走,动动腿脚。”
何春秀半弯着腰,让宝丫给她擦了汗:“你就别操心了,娘心里有数。”
才五岁的小娃娃,竟然还管起她来了,何春秀看着宝丫认真的样子,就觉得好笑。
“春秀,车套好了,咱们回了?”云三郎站在门口喊了一声。
看见三个小丫头背着书篓站在铺子里,憨笑了一声:“别说,这背上了书篓子,看着就是不一样了。”
“三叔,”云月叫了他一声,“哪不一样了?”
云三郎挠了挠头:“就……挺像人样的?”
云月:……
“不对。”云三郎拧起眉头,“挺人模人样的?”
“嘶,也不对。”他更使劲的抓着头发,“啥来着?”
“人模狗样……”
何春秀看不下去了,伸出手指在他脑门上戳了一下:“你呀,是像模像样!”
“哎!对对对,是像模像样的!”云三郎一拍手,糙汉子眼睛亮晶晶的。
云月捂着小嘴偷笑,就连云花都笑弯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