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顺,你可知你为何叫这个字?”
“孩儿不知。”五岁刚启蒙的我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谨言慎行,才能平安顺遂的长大啊。”
那时我尚还年幼,并不懂这句话的含义,我是大将军之子,身边的同龄伙伴都羡慕我有个将军母亲,十分崇拜母亲,总是追捧着我。
母亲战功赫赫,每次骑着高头大马回朝,城中百姓都在为她欢呼,女皇陛下带着文武百官出城门来迎接,那场景多风光啊,女皇特许母亲先回家洗漱修整过后再参加晚上的庆功宴,可以带上亲眷,我总要磨着她带我一起去,这样我之后才能在小伙伴面前吹嘘,告诉他们皇宫有多大,我吃了什么好吃的,陛下对母亲多不同,赏赐有多丰厚。
我九岁那年是母亲最后一次出征,她对我说:“瑾顺,若是……若是我这次回不来了,你便带着你爹离开京城,走的远远的,再也别回来了。”
我笑着对她说道:“母亲怎么会回不来呢,那些蛮夷向来头脑简单,如何打的过母亲,我与父亲还等着母亲回来带我们去吃城东那家新开的栗子糕呢。”
母亲只苦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原来她早就预料到了,这场仗根本不可能赢,她知道朝廷里有人与蛮夷做了交易,可是为了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她还是义无反顾得去了。
军草的消息被泄露出去,哪怕母亲早有准备,将粮草兵分四路运送,还是被蛮夷劫走一大半,粮食不够这仗还怎么打,母亲派人加急往朝中送信,希望朝廷支援粮草过来,信在途中早就被人调换了,只说大军一切无恙,定然能击退蛮夷凯旋而归。
母亲迟迟得不到回信,只好调取了最近的几个地方官的粮食,勉强支撑了十日,大家每日只能吃一顿,自然体力不支,蛮夷在边关时不时骚扰,却不与大军正面打,一直拖着局面。
母亲不忍将士们挨饿,杀了十几匹战马给大家饱腹,吃饱过后打算夜袭蛮夷营地,军中出了奸细,跟着母亲去的精兵五千人,无一生还,只有母亲在众人掩护下逃出,可是自家的城门却无人开,她回不去只能与追来的蛮夷兵决斗,她死了,身中无数刀枪,身上没有一块好的,头颅被残忍的割下挂起。
母亲死了,跟随她的精兵也死了,军心动荡,死讯传回京城时,父亲听闻噩耗时直接晕倒在地,我连忙出去找大夫来,才知父亲有了身孕。
女皇陛下大怒,派了关将军前去坐镇,这才将蛮夷赶了出去。
母亲虽然获得追封,可人已死,要这些虚名还有什么用,我父亲恳求女皇彻查朝中是谁与蛮夷勾结,要还母亲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