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一些保守的官员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破坏市场秩序,甚至有人质疑他为何要亲自去关注这些微末之事。
朕是大楚的皇帝,有责任确保我国的每一位公民都能过上好日子。丝绸局和技工学校并非是干预市场,而是为了调整市场,使之更公平,让那些辛勤劳作的人得到他们应得的回报。”
李玄道的声音如铁,毫无动摇。
他的决心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一些原本持反对态度的官员也在他坚定的眼神和语言下默默退下。
随后的几个月,大楚皇宫内热闹非凡,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改革陆续推出。
丝绸局的设立让丝绸市场的价格得到了稳定,技工学校则培养出了大量的技艺人才,使得大楚国的丝绸产业在短短的时间内迎来了新的春天。看书喇
同时,大楚皇宫内部也有了显着的改变。
李玄道深入民间,关心人民疾苦的行为,让那些深居后宫的嫔妃们也开始关心起庶民的生活。
不断地推出新的政策,创设新的学院,推动新的技术研究。
对于一些官员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因为他们习惯了固定的旧的规矩,对新的变革感到不适。
但对于大多数人民来说,这却是一种期待,他们看到了皇帝对他们的关心,看到了新的希望。
李玄道在御书房内,回忆着巡查的情景。
他越发地感觉到自己的责任之重。
他常常沉浸在人民的生活中,尝试理解他们的痛苦,也开始思考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还记得在一条小巷里巧遇一位卖豆腐的老人。
老人双目失明,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将手中的豆腐切得整整齐齐。
老人的豆腐十分美味,味道清甜,而价格又极其公道。
李玄道问道:“老爷子,你的豆腐这么好,为何不把价格提高一些?”
老人笑了笑,回答说:“豆腐虽好,但我更希望人们能吃得起。豆腐只是我用心做出的小小的菜品,我希望我的豆腐能给人们带来一点点的快乐。”
李玄道被老人的话触动了。
他决定要改变这一切,他要让所有的大楚人民,都能享受到他们应得的快乐和尊严。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玄道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推广新式学堂,为全国的青年男女开放,让他们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
他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各个城市建立了公共图书馆,让知识的财富真正普惠于民。
于是,在一次朝会上,李玄道向全国发表了一次激昂的演讲。
“朕深知,大楚的繁荣并非偶然,也非必然,而是因为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必须继续努力,共同面对种种困难与挑战,让大楚的明天更加美好。”李玄道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备受鼓舞。
朝会结束后,李玄道回到了他的书房。
他打开了一封来自狄国的信,信上是国君的请战书。
狄国不满大楚的繁荣,打算通过战争来削弱大楚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