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梁家的日子也没差到哪里去,就算冯燕下岗了,家里不还有个顶梁柱吗……
一个月两三百的工资,再寄一半回老家,拴着裤腰带,日子过得紧巴些,等梁嘉嘉和梁阳上大学、毕业,这以后呐,也不是没有盼头。
回想完这些,梁阮笑着摇了摇头,这辈子,梁家跟她也没关系了。
探望完舅妈,梁阮就回了菜馆,这会儿才下午,没什么人出来买饭吃。
面食馆人倒是不少,因为招了人,梁阮也没过去帮忙,将手揣在兜里,回到菜馆。
从决定招人以后,店里的陈设又被越承带着俩小弟重新弄了一番,是梁阮提出来的。
将炒菜的位置搬进后面厨房,不在像之前那样,挺占地方的。
而打菜的柜子放在里面靠墙的位置,旁边就是越承的专属位置——算账、收钱。
店里其他位置就空出来放饭桌,端端正正地总共放了八张四四方方的木桌子,每张桌子面对面大概能坐得下四人,由此也可以见得,这店面不算小了。
隔壁面食馆总共也才放了五张桌子哩。
做完这些,梁阮灵机一动,又让徐宣去买了两箱汽水和四箱啤酒回来。
专门弄了个柜子放在店里角落,用来放汽水和啤酒。
美其名:“我看别的饭馆都有卖的,那我们也得有才行。”
尽管心里在想些有的没的,梁阮还是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菜馆这边。
得了芝麻丢了西瓜这种事,她做不出来。
汽水和啤酒的到来也给店里的生意锦上添了一朵花。
经常过来的客人都说:“你们早该进点酒啊汽水之类的来喝喝了。”又不是都喜欢打包盒饭带走去吃的。
梁阮笑着应了。
不知道是不是宋文辉宣传的有了成效,店里今天来的生面孔不少。
有几个操着口纯正东北口音的粗汉子一上来就说,“听说你家红烧肉挺得劲儿啊?炒上一份让哥几个尝尝鲜?”
梁阮瞅着这几个人一个个又是叼着烟又是往手上纹东西的,浑身上下充斥着一股凶巴巴地匪气,一看就不好惹。
他们跟宋文辉那群花架子完全不同,仿佛是真的黑社会似的。
她心里免不得咯噔一下,该不会又是来找事儿的吧?
不过梁阮也知道,越是这样的场面,就越要沉得住气。
她面上也没说什么,当即热情地应了:“好嘞。几位大哥往里坐,店里添了有碳火,几位烤烤火暖暖手。”
因着天儿冷的缘故,梁阮又动了些念头,店里生意不错,但也得想法子维持下去,不只是菜品味道,还有点服务方面也得下功夫。
遂想出了这么个主意,虽然越承和店里的人都觉得她这样做有点大手大脚。
这些人骨子里的想法就是,来店里吃顿饭的人能待多久,而且饭菜都是温的,不至于还给他们添炉火这么暖心。
谁又能想到,梁阮这么一搞,还能误打误撞,碰上个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