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空一碧如洗,云卷云舒,微风徐徐。
适宜丰收。
老王爷休养三日脸上重新容光焕发,眼睛炯炯有神。
“王爷,人已经到齐,是否可以开始收割了?”宋姣姣上前询问道。
“允。”老王爷微微颔首。
得到信号,负责挖掘土豆的帮工们按照秩序下田,两人一组负责一块地,足足二十组。
其中一人负责割土豆藤,藤蔓可直接沃在土里作为肥料,也能搅碎后放入粪坑中发酵。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晒干,然后火烧,草木灰不仅能施肥,还可有效杀掉土里的细菌。
另外一人用耙耕地,耙深入地下,一翻土豆便跟着泥土带出来。使用犁耙收割土豆更快,不过操作要更小心,否则坑不够深会导致土豆破裂,从而不易于保存。
等土豆挖出来,另一队负责收获的人则带着萝筐下田,拨开泥土,按照土豆大小分装在不同的篮子里。
等筐装满后,盛淮安便率领朝廷与王府护卫,搬起箩筐称重,每亩地分别记录数据。
众人各司其职,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太阳缓缓升高,温度变热。
宋姣姣早有安排,命柯婆子送上凉茶和一应点心,其中包含老王爷最爱的杏仁豆腐。
王福全担心老王爷吃不惯乡野粗鄙之物,正要喝退,没想到对方却乐呵呵地端起碗舀了一大勺放进口中,心情舒畅地眯起眼睛,“没错,就是这个味。”
杏仁豆腐讲究一个先苦后甜,王府大厨极力掩盖住苦味,反而弄巧成拙。
“给咱家也来一碗。”见老王爷吃得欢,王福全好奇地品尝了一口,奇怪的滋味搅得他胃部翻滚,险些吐了,好不容易才咽下去,说什么也不肯再碰。
那五官揪成一团的抗拒模样,惹得老王爷朗声大笑。
王福全顺势耷拉着眉毛,唉声叹气,可怜兮兮的。
看到这一幕,宋姣姣心底暗自竖起大拇指,果然贵人身边的太监都是人精,察言观色的本事真是一绝。
补充体力后,众人干活更加卖力。临近中午时分,已经将土豆全部挖掘出来,身后的空地更是摞了数百筐土豆。
待第一亩田的土豆亩产量计算出来,盛淮安拿着最新记录来到老王爷跟前汇报,“启禀王爷,第一亩田共收获四千三百斤土豆。”
“什么?四千三百斤土豆?”县令周青松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率先抢过册子查探,带看清楚上面记录的数据,又望了望不远处竹筐里堆得冒尖的土豆,激动的声音险些劈叉:“这些土豆如果用于救济流民,足够他们好几个月了。”
在场没有一个人嘲笑他大惊小怪,因为所有人的神情都是如出一辙的震惊与兴奋。
要知道大昭朝亩产粟(小麦)205.8斤,水稻亩产徘徊在200~400斤之间,而土豆亩产量至少是它们的十倍!
如果贫苦人家都分出一点田地来种土豆,还会有百姓会饿死吗?
不出几年,全国百姓可以实现温饱,国库充实,到时候无论是天灾还是外敌来犯,朝廷都有对抗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