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你瞧瞧,这湿着一大块,可是刚种下的竹子?”
“应该是吧,不可居无竹,这墙角一隅种点竹子好啊,竹叶青翠潇洒,对读书人来说,是清雅的象征;竹可报平安,对老百姓来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是啊,昭煜都离家很久了,如今也不知道如何,老爷你说,咱们昭煜今年可会中?”
“应该不成问题,不过未放榜之前,一切都不好说。”
“不是说蟾宫折桂吗,他院里的桂花树长得这么好,看着是个好兆头啊。”
“确实是,话说回来,他院子里的花木都长得极好,同样的品种,怎么就他院里的长得更好?难不成他院里的水土更适宜一些?”
“老爷怎么不说是他院里的人有双巧手呢?”
“怎么说?”
“这水土再好,没有好的人去养护,花木也长不好啊,昭煜院里养花木的人手巧着呢,她那双手啊挺神奇,能栽种出美丽的花草,也能让那些长势不好的花草重焕生机。”
“哦?”
“老爷可还记得你书房里那盆差点养死了的墨荷?”
“记得啊,后来不是你让人救回来了吗?”
“是啊,救那花的人就是昭煜院里的。”
“原来如此。”
甄刺史夫妇在院里逛了一圈,有些渴了,白嬷嬷将人带到了大少爷的茶室。
茶室里雀梅苍劲古雅,一席竹帘过滤掉艳阳的滚烫,留下影影绰绰的柔光,将小茶室衬托得格外温馨。
茶案上那绿茸茸、碧茵茵的苔藓,将陋室景色之雅,环境之清幽衬托得淋漓尽致,充满生机。
茶室外有一棵玉兰树,初春时节,点点白花探到窗边,莹洁清香,给深深的庭院带来一树春光。
甄刺史夫妇品着茶,窗边偶有微风吹起白色纱帘,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别有一番朦胧意境。
“这茶室的景也好。”
“听下人说,昭煜这院里的每一处,都是他亲自参与改造过的,难怪十分趣意幽静。”
“不错,不错。”
两人主子喝过茶,很快就离开了,临走前将花酿叫去,好生夸赞了一番,顺便又给了一波赏赐,说是花酿将院里的桂花照料得好,是个好兆头。
又过了些日子,院里的第一朵迎春花盛开的时候,京城终于传来了喜报,大少爷不负众望成了贡士,要参加完三月的殿试才能归家。
整个刺史府上下喜气洋洋,尤其是大少爷院里伺候的下人们,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因为老爷夫人重赏了未见山伺候的所有下人,每一个都得了不少赏赐,其中白嬷嬷和花酿得的最多。
一连好几日,院里下人们的伙食都很不错,这天,花酿正抱着个鸡腿在啃,就看见院里最爱打听八卦的落栗兴致冲冲的回了院子。
“落栗姐姐,你可是又听到什么好消息了?”
“等我喝口水再跟你说。”
“嗯嗯,你喝这杯吧,晾了一会了,应该刚好能入口。”
“谢谢。”
落栗喝完了整整一杯水,才觉得缓过来了一些,坐下就开始跟花酿分享八卦。
“我听前院的嬷嬷说,自从大少爷喜报传回来,来咱们府上说媒的媒人就没断过,大家都说咱们甄府的门槛都要被媒人们踏平了呢。”
“都是给大少爷说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