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
那大哥付了钱,拎着花酿赠送的两瓶罐头走了,没一会儿,就见他空着手回来了,身后还带了几个人,几人拿着筐子,三下五除二就把四十五瓶罐头搬走了。
花酿的库存一下就被采购的大哥清了大半,剩下的几十瓶也很快被那些转了好几圈回来的人买完了,因为他们发现花酿根本没有降价售卖的打算,但是她卖的确实又比供销社里的卖的便宜四毛钱。
终于将带来的所有水果罐头都卖完了,花酿和公公在集市上逛了一下,买了些家里需要的物品,眼看着天色也不早了,就赶着牛车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去的路上,牛车上还载了几个同样赶集回去的村民,大家聊着八卦谈着收成,一路上热闹极了,在太阳落下山脚的时候,一行人就到了家。
花酿刚一进门,婆婆就从厨房里迎了出来,迫不及待的问道:“怎么样?卖完了没有?”
“卖完了,全部卖完了,一瓶都没剩下。”
“哎哟喂,那可太好了,我这担心了一天,就怕卖不出去。”
“不会的,都卖完了,今天可挣了不少,比咱们卖几个月挣的都多。”
“挺好挺好,饿坏了吧,菜马上就好了。”
“好,我先去把今天买的东西放好。”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说笑着,一边吃着简简单单的饭菜,对劳累了一天的家人来说,每天的晚饭时间就是是大家最放松的时候。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远去,一眨眼,三年过去了,刘小妟就要小学毕业了。
这个年代没有九年义务教育的说法,小学升初中都是要靠考试成绩的,初中的录取率很低,没有被录取的孩子要么从此辍学,学历永远停留在小学文凭,要么花大价钱复读,等着来年再试一次。
小学毕业是有考试的,一场毕业考,一场升学考。毕业考大家基本都能通过,毕业证书也都拿得到,但升学考就是一件非常庄重的大事,很多学生基本都是重在参与了。
刘小妟她们的小升初考场设在县一中,按照要求,每一个六年级学生都是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或者不参加升学考试的,因为中学录取率非常低,所以考与不考全凭自己的意愿。
刘小妟班上总共有四十六个同学,很多同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考不上,但报名参加升学考试的时候,全班没有一个同学不报考的。
有部分同学是想拼一拼、搏一搏;有的同学是留恋这短暂的读书时光,不舍得与同学分开;还有一些就是想借此机会进城看看,因为长那么大,大家都没有进城的机会。
就这样,在小学升学考试前,班上每一个同学都拿到了录取志愿书,这时候的志愿是要在考试之前就填写好交上去的,班级里很多同学都是自己胡乱填报志愿的,因为他们的家长完全不懂这方面的事情。
刘小妟拿到志愿填报书,没有着急填写,先看了一下同学怎么填的,发现大家都是胡乱填的,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就坐下来思考妈妈之前给自己辅导功课时说的话。
妈妈说自己目前能接触到的最好的初中就是县一中,其次是县二中,至于在隔壁淮水镇上的三中,其师资力量、教学条件、高中录取率都远远比不上一中和二中,没有太多报考的必要,镇上的初中就更不用说了,最终,刘小妟的志愿只填报了两所学校。
填报完志愿,学校里的老师对即将要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管理的非常严格,他们在紧锣密鼓的给班上的同学们复习小学学过的所有知识,争取让同学们以最充分的准备来迎接即将到来的升学考试。
这个时代,教育的声音没有那么的嘈杂,学校教育中没有所谓的重点班、尖子班等,没有所谓的校外教育,也没有所谓形式繁多的补习班。
这时候的学生学习全靠自觉,学习不错的,想要努力考上初中的学生,不用老师说就自觉的去学习了;那些不爱念书的,上了一节课就坐不住了,从窗户爬出去到后山去玩,老师也没那么多时间去管,也不会跟他们的家长说,因为无从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