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承天道:“这是前人所着劝人向善、意存规劝的小故事,林员外也可以只当小故事解闷,不必当真。”
怎么能不当真,即使故事是杜撰,但道理很明朗啊,尤其林少爷如今这般顽劣,若再不管教,以后林家的家业就得折在他手里。
林生源脸色有些沉重,对林生源的教育也迫在眉睫,如今年龄小,还有反转的可能,若再大些,就真的无力回天了。
岳承天见林生源的神情,知道自己的话是入了他的心,只不过还需要再加一把火,把他的思绪引到吃苦上来。
环境的恶劣对林少爷来说是好事,只要运用得当,就是最好的磨炼,比请一万个顶级夫子入府教导更有益处。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的书再多没有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来的深刻,在脑中也不能形成很多印象;在此,我也并非把学生们整日拘在这课堂,偶尔带着他们下地干活,让他们亲自体验劳动乐趣及农民疾苦,认识各类农作物、树木、花卉、草药、各类动物等等,观察时节交替变化,感万物生发使然,当然,这里是乡村,场地所限,只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岳承天道。
岳承天又趁水和泥:“除了我所知晓的经史子集教给他们,还教授武术,可强身健体、自保自卫;教授音律,可陶冶情操、熏陶品格;教授绘画,可描摹心境、以情入画;教授医术,可了解基本急救及自救,当然医术这块儿还得我妹妹来;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但众人合力劲往一处使那就是一个强大的团体,其利断金。”
算是给自己也给小祠堂做宣传,一口气把要教授的内容说了个大概,相信每个望子成龙的父母都会心动。
不得不说岳承天的的口才极佳、声情并茂,这通言辞很是扣人心弦、发人深省,听的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林生源越听眼中越有光彩,他确实动心了,林少爷已经被各大书院厌弃,若他真能在此学好,也不失为一件乐事,且来试试也无妨。
林管家见自家老爷面色生光,也是佩服岳承天的辞令,果真比那李先生高了不止一个档次,不管是讲故事还是介绍这个学堂,妙语连珠、娓娓动听,不空洞无物也不佶屈聱牙,能直入人心。
连平日里不愿听人言的林生源竟然都被说动了,很是赞同岳承天的说法,看来不是林生源逼迫岳承天,而是岳承天把林生源说服;而让林少爷来此听课这事儿有戏,只要林少爷能学好,那可就解决了林生源的一块心病。
而李先生平日里满口之乎者也,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读书之人,却完全没考虑过别人是否能听懂。
林生源经常都耐着性子听,奈何什么重点都听不到,不过李先生自我吹嘘的话还是能懂的,林生源当然就憋着一肚子火。
连成人都听不懂的言论,让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听他讲课,能学好才怪呢,所以林少爷越发厌学也是情理之中。
应该说大多书院的夫子都是这般教学,所以举国上下的读书人极少,能一步步走进考场夺得桂冠的更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