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在权衡是否要去,去岭南,可以提前布置产业,比如白糖,罐头厂,等等,就连造船厂也可以布置。
当然还可以去看看那些帮助自己的人,给那些帮助自己的人以回报。
但去岭南,是有性命之忧的,不说万里迢迢过去,路上各种不顺。还有要上战场,虽然说自己不用上去,但危险还是在的。
不过现在看来,自己不去还不成,曾公亮提起这个事情,是代表枢密院的决定,而陈琳派人询问是皇帝的意思,都是想自己上战场的。
不过去了岭南,那些从环州来的孩子,就没有办法进一步训练,不过可以请潘引玉教这些孩子读书。
赵旭想想说道:“给我一个月的时间,休养好身体,安排好家里的事情,我去枢密副使那里报到!”
曾公亮说道:“这样好!有什么事情,能帮上忙的,尽管开口!”
胡瑷听到赵旭同意,非常的着急,当即阻拦:“你去不得,现在太学有钱了,好多东西研究要动起来,太学离不开你。
现在快冬日了,这保暖的衣服,年后运来的白叠子,哪样不是事关千万家的冷暖?特别是棉花,按照你规划,2年产数百万匹棉布,能养活50万人!
这事情,曾枢密使你也知道吧,事情孰轻孰重,你自己权衡!”
赵旭张张嘴,又闭了回去,因为他说过,但没有说年数!当然他知道,胡瑷怕他再出意外。
上次病倒,赵旭自己都意外,怎么会这样严重,现在对自己身体异常的关注。
庞籍听到胡瑷的话,想起当初商议,点头说道:“老夫想起这事情,镇南伯的确不能贸然出京去岭南。”
曾公亮说道:“太学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压在镇南伯身上,你们要自己研究光靠他一个人是不行的!
棉花的事情,要春耕,秋收,等明年下半年收获,等收获了,再让镇南伯回来研究,这时间非常的充裕。
而前线,军中一旦瘟疫流行,这后果胡公想过么?史书上南征累累白骨!不是史官的杜撰!”
胡瑷:“我知道镇南伯怎么得到军功,但他不懂医术啊,他去前线有什么用?”
曾公亮摇头说道:“胡公此言差矣,镇南伯不仅懂医术,还精通对付瘟疫之术!现在军中采用镇南伯的建议,到现在为止,只是有零星的水土不服。
现在很快大军就要进入岭南,狄枢密副使怕出意外,才几次三番的上书请镇南伯去军中坐镇!”
胡瑷转头看向赵旭:“竟然有这样的事情?”
赵旭点头说道:“只是略知皮毛而已!”
包拯突然说道:“如此,镇南伯不能去岭南!如此大才,如果折损,大正朝如断一栋梁!
曾枢密使,不是三五日一报么?有什么瘟疫迹象,立刻找镇南伯不好么?”
曾公亮:“希仁前面说的不错,但后面的话就太轻巧了!这岭南到东京六百里加急都要9天,来回二十天。
一但发生瘟疫,这两三日就会席卷整个军营!二十日全军覆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