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伤心的包拯
3个人里面,王罕无疑是最高兴的,因为盐铁都是他的政绩,而且都是大政绩,不过余靖的要求让他有点傻眼。
盐铁两件事情都要隐瞒,怕的就是赵旭会被招回到东京!王罕也明白赵旭对岭南的重要性,于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广州码头上,白如雪的盐一筐筐抬上岸,堆的小山一样,王罕还真没有见过这样好的盐,因为这时候都是熬盐,用的都是草木,所以黑黑的沾灰是一定的。
王罕回头问赵旭:“你这盐怎么这样白啊?像雪一样?苦味也不是很重!”
赵旭:“我的盐是晒的,不是煮的,所以就这样白。”
王罕不再追问,而是笑道:“这里有100万斤?”
赵旭:“应该还过一点,因为,我怕误差,让他们多装了2万斤。”
王罕哈哈笑道:“没有想到镇南伯还是实诚人!好啊!我让他们称出多少,我就付多少钱!”
赵旭:“如此多谢王转运使!”
余靖笑道:“不谢谢我?”
赵旭:“多谢余相!”
东京,包府,包繶一场寒凉之后,便一病不起,遍请名医也无济于事,在病起后几天就不行了。
这一场意外打击包府众人,也深深打击了在扬州督办军粮的包拯,在无法承担失子之痛,他上书辞去扬州知府和军粮督办的职务,回到东京修养。
在包繶的七七之后,包拯感觉到人世间的世事无常,想到赵旭约定,就准备把包萱娘派人送往岭南。
对于赵旭,包拯满心都是满意,文能写下问世间情为何物,看透人世的《好了歌注》还有几篇京中传唱的名词。武有练兵,布阵之能。更有无人能出其左的机械制作,敛财之能。
当然这些品质包拯虽然满意,但他更看重的是人品,而赵旭的人品像是有很大的缺陷。
对于赵旭的人品,他有点看不清楚,一个人的主要品质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
他赵旭仁义礼智信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温良恭俭让,这就有问题了,而且问题很大。
在东京短短几月打架数次,虽然次次都是被人逼的,但动手了,而且每次出手就要让人伤残这就不该了,说明这孩子戾气非常的重。
不过想想,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孩子,怎么可能没有戾气?这要时间去化解的。
忠孝廉耻勇,这些很多事情能看出来,不过他能感觉到,赵旭对朝廷很不恭敬,现在少年得志,会更加的嚣张
仲简的栽赃陷害算是水落石出,不过包拯知道,这事情赵旭也有很严重的错误。他想写信训斥,不过余靖话里话外都是维护赵旭,让他明白赵旭在余靖那里分量很重。
包萱娘进来行礼:“女儿见过爹爹!”
包拯回神,点点头说道:“三娘来了!”
包萱娘:“爹爹找女儿有什么事情?”
包拯:“你哥哥走了应该七七四十九天了,当初和镇南伯约定,年过后,就送你去广州,现在已经2月底了,赵旭在广州已经落脚了,听说还拿了一个香港的岛,大兴土木,想来你去香港也不会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