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汇聚龙台3
江一冉远远望着村口的“龙台”,自它的塔顶看回底部的圆形祭台,又自底部看向上面的八卦形塔楼,似自言自语般呢喃。
“我记得村口有一口井的。”
旁边的老廖听了,点头肯定。
“确实有井。”
“不过井上加了双盖,村民的说法是井旱了,加盖防止人员坠落。”
是这样吗?
“东南,”江一冉又转头朝靳东南求证,“我们江家村的村口之前也有一口井,后来好像也封起来了,我记得黄家村好像也是,对不对?”
“对。”靳东南回答,“原本我们三家村子的村口都有井,但现在都封了。”
“你又想到什么了,小江同学?”老张瞅着江一冉又瞅瞅周家村闹哄哄的村口,“每一个村庄都有一口井,井边还有一棵树?”
此时,江一冉的视线在三个村庄间来回跳跃,已顾不上回答。幼年记忆中,村口水井的位置早已被树荫,和新搭建的“龙台”遮挡。
她在心中暗道,虽说现在是90年代,村里大部分人家都用上了自来水,但为什么比邻而建的三个村子,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封井呢?
要知道农村的水井在风水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聚集灵气,还可聚财。
那句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水井就可解释为玄武。
水井原本五行属阴,但江一冉记得很清楚周家村的水井开在村口的左侧。江家村,黄家村也都是左侧,左为阳,主生,代表万物生长。
所以井中之水便为阳水,也称龙水。
饮之能使人丁兴旺、家运昌隆。
这时,村口突然毫无争兆地响起了,一长串“噼里啪啦”的鞭炮响。两名身着深蓝色古装的村民,分别举起高约3米的长竹竿,一左一右地站在村口的“龙台”之下。
竹竿顶上,葡萄似的长长一串红鞭炮生出一大团白色的烟雾,将围观的人群震得纷纷捂着耳朵一路后退。
“看来‘龙台’竣工了,他们要接‘童男童女’了。”靳东南似在喃喃自语。
“走,”江一冉朝三人扫了一圈,“我们过去看看。”
四人皆没有异议,几人没走几步,就发现张元教授正大步流星地从后面跟上来。
江一冉几人不由停下来,一同等他过来。
走了五六分钟,几人便捂着耳朵再次回到“龙台”附近。鞭炮声还在“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吵得脑子里像是被炸开了火,“嗡嗡嗡”的直响。
他们前面,几个周家村的村民自豪地向隔壁村介绍,这是周村长特意买的三串一万响大地红鞭炮。
一串三分钟,三串能响九分钟。
就连桥尾的国道那边,经过的车辆都能听见。
一身黑西装的周村长在搭建好的“龙台”下,伴着震天响的鞭炮声嘴巴开开合合,说了些什么,除了他自已怕是没人听得清。
直到他说完最后一句,举手攥住遮挡“龙台”的红布时,所有人都下意识屏住呼吸。
下一个眨眼的瞬间,新搭建好的“龙台”就在飞舞的鞭炮纸中,清晰地出现在众人眼前。
“龙台”主体为红色。
搭配少量的黑与金,显得古色古香、富丽堂皇。
或许是为了和周家村的八卦形结构对应,圆形祭台上的塔身也是八卦形,其到塔顶之间立有八根朱红色龙柱。而离位和坎位的两根龙柱顶端,又分别嵌套有龙头和龙尾。
龙头龙尾前后连成一线,直指北山和“周家大宗祠”。
但塔身过渡到塔顶却又变形为正方形,并在最顶上立了一个面南向北的龙头。
所以这样算起来,“龙台”之上就有八根龙柱,九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