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小生也愿尽绵薄之力!
小型玻璃拿来一磨,可以用作望远镜的镜片,做的精细点,显微镜都有了。
玻璃瓶可以拿来当做烧瓶。
烧瓶和望远镜可是有大用,它们所支撑的化学反应观察和天文观测是化学和天文学的必备研究手段,可以说是敲门砖了。
烧制出玻璃,意义重大,这可比拿玻璃去卖钱要有意义多了。
当然,必要的钱该赚还是得赚。
“干得不错!”
听着张泗的夸赞,工人们也都是露出了兴奋的笑意,这个小泗先生口中的玻璃窑,前前后后费的功夫可不小,但成功后效果也是喜人的!
“现在我宣布,玻璃队成立了。”
“在场的工人每人每月四两银子,负责吹制玻璃的五两银子,负责制模具的六两银子,月底都有奖金!”
张泗发话后,在场的工人们都是兴奋不已。
若论起活的艰苦,可以说烧玻璃和烧瓷器也不相上下,甚至还辛苦一些,这下,工人们可都激动了。
而这,不过是最初的起步罢了,之后张泗会培养出更多的工人,将玻璃窑一分为三,各司其职,到那时赚钱的效率就高多了!
“小泗。”
“先生...”
“张先生。”
三人这时才急忙上来,看到张泗都十分激动。
张泗则是点点头,先与村长交代了一下玻璃窑的注意事项,再和他解释与介绍了一番窑中生产出的玻璃都该怎么卖。
玻璃珠自然是要大卖特卖的,大乾边关经常有与外商走私贸易,因此,从海外的玻璃也就流传了进来。
因此,玻璃虽然很稀罕,但也不算是完全不存在的东西,质地好的玻璃制品,最少能卖十两以上,而一个玻璃珠三百两银子,那是有色玻璃,因此张泗一开始就奔着这方面去的。
再有,玻璃板张泗就不打算立刻卖了,而是之后制成镜子再大量卖出去。
在这之前,多余的玻璃板就用于村里建房子用。
而玻璃烧瓶,望远镜张泗是完全不打算卖,这些都是有战略价值的东西。
听明白后,黄民立刻去安排了,村里又有一个可以赚大钱的产业,他自然上心。
而张泗则是看向二人。
见状,谈玉堂立刻向张泗介绍起窦子琪来:“先生,这位窦子琪是我的好友,也是位举人,他来村里看看。”
“不错啊,不光自己来了,还懂得给村里拉人了!”
张泗呵呵一笑说道。
“先生,他不是...”
见张泗误会,谈玉堂急着想澄清
然而...
“小生窦子琪,见过张先生!”
一旁的窦子琪已向张泗行礼,俨然一副将错就错的架势,让谈玉堂不由得咋舌。
好家伙,是谁最开始说的,他来这里,是担心自己上当受骗,所以来看看,只待三天?
“小生张泗。”
张泗也向他行了一礼,随即摆摆手说道:“走吧,这边的事忙完了,我带你们去学校看看。”
二人急忙跟上,谈玉堂没忍住问道:“先生,您竟然能烧琉璃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