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长辈都笑了。
小时候,张小义常常跑去张小飞家吃张河林炒的麦粄,张小飞则常常跑到张小义家吃刘春娇炒的面线。
两人都认为自己的父母不疼自己,只疼对方,见到对方来自己家就堵在家门口不让进。
“我可以肯定,我爸一定不知道我最喜欢吃什么,但是他永远记得你最喜欢吃什么。”
张小义总是愤愤不平的抱怨。
“哼,我爸还不是一样,永远记得你最喜欢吃什么,有什么好吃的都偷偷留着给你,我根本不是他亲生的,是充电话费送的。”
张小飞怨气也大。
最好笑的是,两人做错事被父母打了就去找对方的父亲哭诉。
“面线炒好了,洗手。”
刘春娇端着一大碗鸡蛋蒜花汤从厨房走出来。
张小飞赶紧把茶几上的东西收走,洗手,拿汤匙,摆筷子,这才去锅里挟面线。
他最喜欢吃面线,尤其是刘春娇炒的面线,滑嫩可口,味道好极了,配上一碗鸡蛋蒜花汤,让他怎么吃也吃不够。
张小飞吃饭很快,狼吞虎咽说的就是他,一大碗面线几口就吃完,一碗接一碗,一大锅的面线马上就要见底。
“慢点吃,锅里还有。”
刘春娇道。
“还有个屁。”张小义白了一眼又消灭一大碗的张小飞。“你前世是猪吧,撑死你。”
“要你管,我又不是吃你的。”
张小飞满足地打了个饱嗝,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等五指毛桃晒干后,张小义和张小飞就骑着三轮摩托车,载着包装好的野蜂蜜和五指毛桃去镇上快递店递出去给那位财务总监,顺便拿快递买东西。
“我们去饭店吃饭。”
拿了快递,张小义见天色已晚,不想让父母等他吃饭,也不想回去听那些村民念经。
张小义给张河山打电话,说两人不回去吃了,然后去嘉兴饭店吃饭。
两人走进饭店就看到张巧玲在里面跟老板娘聊天。
“嫂子,这么巧。”
“吃饭了吗?”
“没吃坐过来一起吃。”
张小义热情的跟张巧玲打招呼。
张小飞跟张巧玲是初中同学,两人很早就开始谈恋爱,张小义一直这样叫她。
“小义,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张巧玲高兴的走过来。
“回来有些日子。”
张小义道。
“你出来你爸妈不会说你吗?”
张小飞见到张巧玲还是很高兴,高兴之余又替她担心。
他也不傻,张巧玲出现在这里根本不是巧合,肯定是张小义偷偷发信息给她。
“小义说你扛了一百万来娶我,我爸妈自然不会反对我来见你。”
张巧玲跟他坐在一个角落,冲他扮鬼脸。
张小飞相信前一句是张小义说的,至于后一句肯定不是真的。
“明天又有人上门跟我父母提亲,烦死了。”
张巧玲趴在桌面,苦不堪言。
现在这社会,只要女人想嫁再丑都能嫁出去,很多男人也不介意当上门女婿。
她两个姐姐都远嫁,只有她留在父母身边。
父母年纪大了,如果她再不早点结婚,她家的祖业就要失传。
看着父母一天天老去,仍然忙碌的身影,她也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
张小飞张了张嘴,最终化为一声叹息。
他也曾经无数次想说服自己,最终还是过不了这个坎。
他这人再没出息,这一辈子也不会当上门女婿。
如果说他做人有什么原则,这就是他的原则。
“嫂子,你放一百个心,我有办法说服你爸妈。”
“随便点,你就是把店包了也没问题,大不了我让小飞在店里洗一个月碗,那样离你又近了一千步。”
张小义把菜单递给张巧玲。
“那我可得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