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郭金台归顺
李自敬离开后,郭金台站起身来又要跪拜,李自成摆手说道:“幼隗已经拜过了,不必再拜。朕这里有四个职位,你可以任选一个。一,兵部宣教司员外郎;二,礼部仪制司员外郎;三,国子监司业;四,集贤馆学士。”
李自成言简意赅,郭金台却有些发懵——问都不问他撒谎回乡,却跟着严起恒去了攸县的事?
李自成见他发呆,心知为了什么,笑道:“古人云: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朕坚信幼隗你一定会回来,果不其然,你真地回来了。回来了就好,往事不必挂怀。”
郭金台心中感慰,躬身说道:“微臣一时糊涂,惭愧无以言表,承蒙陛下不弃,微臣铭感五内,非竭智尽忠无以为报,但是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臣不敢挑三拣四,但凭陛下驱使。”
他这不仅仅是客气,更是因为四个职位中有两个他根本就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仪制司执掌嘉礼、军礼以及学校、科举等事务;司业是国子监副职,协助祭酒执掌儒学训导之政,可是宣教司呢?集贤馆呢?
很多朝臣都觉得皇帝敏锐,李自成也确实不迟钝,但却远没达到朝臣们传说的那么神奇,很多时候都只是误打误撞,瞎猫碰上死耗子罢了,比如顾君恩,由于皇帝下旨“牛金星案”不得牵连,便误以为皇帝敏锐,听懂了隐晦的“不诬无为有”,但其实只是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了而已。
现在又是这样,李自成并没意识到郭金台为什么这样说,只当他是客气,懒得饰口应酬,径直说道:“若要让朕指派,朕的意思是,礼部、国子监谁都可以去,幼隗最好就别去了——当然,你若愿意去,朕也不反对——宣教司前无古人,发动群众、教育士兵这些事都没有先例可循,幼隗做为本省名士,若是肯去,自然再好不过;集贤馆也一样,只有名士才能说动名士,礼部能召来寻常士人,名士却要仰仗幼隗。”
郭金台暗想:神塘冲那个讲话的武官,大概就是皇帝所说的发动群众,虽然新鲜有趣,接触的人却不免粗鲁乏味,可若想说动名士,却又哪有那么容易?
于是他说道:“宣教司闻所未闻,臣不敢贸然任事,唯恐有负圣望。招揽名士则诚如陛下所说,只有真正的名士方能胜任,臣德薄望轻,但求一人坐纛,方敢就职。”
谁有这么大的名头,竟让郭金台如此重视?李自成好奇,问道:“幼隗说的是谁?”
“澧州胡澥,文采飞扬,不苟一介,性刚正大,迥异流俗,曾任河南按察司提学副使,因遭不白之冤,罢官归里,在澧州刻木山隐居。”
胡澥,字叔会,号练海,又号松石小隐,以副都御史督学河南的时候,因为清正不阿而得罪上司,被捏情诬告,逮捕入狱,本拟发配边关,幸得六部正义之士上奏申辩,方获赦免,去官回乡之日,开封士子焚香叩拜,拥道泣送,声名震于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