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宋应星傻眼了。
这可是他想了数年,才想明白的事情,怎么皇帝都知道了?
“难道朕说错了吗?”朱由检笑道。
宋应星立刻躬身说道:“陛下乃是天纵之才,微臣自愧不如!”
“只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发现这点并不难?”朱由检笑道,同时给王承恩使了一个眼色。
王承恩立刻明白了其中深意,将皇帝昨晚写出的书稿呈了上来。
“这是朕多年的研究结果,宋爱卿看看是否有错漏之处?”朱由检笑道。
这都是后世的初中课程内容,当然不可能会有错误。
之所以这样说,是担心宋应星当官当得不开心,又挂冠而去。
毕竟两条腿的读书人到处都是,而在大明具有科学思想的人,却唯独只有面前的宋应星。
“这……是藩文?”
刚一打开,宋应星就愣住了。
这本书居然不是从右到左书写的,而是从左到右。
还有,里面的阿拉伯数字,他倒是在洋人的书籍中见过。
可那些符号,却是闻所未闻。
朱由检指着页面末尾的注释说道:“可以看看参考此处。”
“原来,人能在镜子上照出影子,是因为光线的原因啊!
原来,声音的本质居然是物体的震动。
原来,水之所以会沸腾,是因为……分子的运动。
原来,简简单单的力,居然还有规律可言。
原来,天空中的闪电,不是雷公电母,而是云层互相碰撞。”
宋应星每翻一篇,就发出一阵惊叹。
王承恩见此,不由得露出羡慕之色。
他都研究了一晚上,却没有弄懂分毫。
“此乃天书也!”宋应星手捧着书册,视若珍宝。
朱由检赞叹道:“宋先生果真大才!”
“陛下,可否将此书借与微臣,微臣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弄懂,想带回去细细研究一番!”
宋应星露出了科学研究员的本性,此刻只想把书中的道理研究透彻,一点也没有当官的想法。
朱由检笑道:“朕准备封你为国子监祭酒,将书中的知识交给监生,朕准备明年春闱以此为题。你若是能接受这个官职,朕让你带回国子监,将其刊印成书,发行天下。”
宋应星满脑子都想回去做实验,验证书中的那些道理,当即回答道:“陛下放心,若是让微臣去主政一府之地,可怕还力有不逮。但若是教书育人,微臣定当尽心竭力。”
听着他答应了下来,朱由检脸色一喜,下令道:“那朕就封你为翰林学士,兼任南京国子监祭酒。”
翰林院,就相当于此时的最高学府,中央党校。
有明一代,翰林院都是储相熬资历的地方。
科举排名前列的考生,并不会立刻让其去做事务官,而是去翰林院修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