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十一点,在袁飞的安排下,三个方向发起了总攻。
第一,自然是南部集群,说实话三万对三万,确实不能一次打下来,攻击的重点是伪军步骑兵。
如果能从这些伪军中吸纳1万人左右,消灭剩下的顽固派,考虑战损战场对比将会变成3.6-3.7万对抗1.1万左右的鬼子。
这不就好打了嘛。
第二处,本该是战斗最激烈的一处,实际上这里成养生局了,晋东五大主力对抗鬼子的主力所在,兵力对比在6万比9万(伪三万,鬼6万)。
实际上交战兵力,各自只有两万左右,为了有打援吃肉的空间,现在的前线并不能很好的展开。
总之目前的状态就是谁也奈何不了谁,鬼子不着急救援就抓不到破绽。
第三处,则是北部集群,也就是第8支队和独立支队,加一起有五个团主力团一个补充团,从中央集群的右翼北上,找到一处薄弱点,冲进了忻口的大平原。
往东边方向一路狂飙。
鬼子本身没有防这手,一般来说,这种战况下,突出成这样子,直接往人大后方硬钻,就是送肉。
这一反常举动让岩松在司令部里狂笑了许久。
“袁飞这个三晋鸠虎的外号,看来是浪得虚名!这一部不仅位置突出,甚至已经和其他部队失去了实际接触!”
岩松想了想,又觉得可能没那么简单。
“诶?查查看,这一部是谁在指挥?”
“报告司令官,是韩卢(狗雅称,独立支队)旅团和白沙龙(羊雅称,第8支队)旅团,按照八路那边的建制,应该是韩卢旅团旅团长李云龙做一把手。”
“李云龙,李云龙,我想起来了,此人似乎经常战场抗命!看来是下属过于激进啊,想来个中心开花,差点小看了袁飞,不过这恰恰说明袁飞御下无方!”
“大吉大利!”
岩松自我夸赞一番之后,也回归了正常,这是后遗症,不是常态,常年做别人的下级,习惯了夸赞上级,即使对也要自我批评。
这样的后果就是一旦摆脱了过去的阶级,一定要好好享受这种感觉,做什么,说什么都正确,都处于优势地位。
岩松看来,八路的第3、6两个支队还没有下场,显然是去大山里绕路了,自己也有安排反制力量。
而且山路不好走啊,西侧山路,有自己的反制力量,东侧山路,行军难度极大,即使提前开始行军,至少要明天晚上才能下场。
一出反“围点打援”的战法在岩松心中开始酝酿。
“八路之韩卢、白沙龙两个旅团,也就是五个联队的力量。调110师团,加41师团一个联队,以及皇协军6-7个师(其实和团差不多),攻击八路这处突出部!天亮之前,一定要完成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