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又引进几家外来户负责开荒种粮种菜,村里人开始多方面地发展起来。
开始时村里人卖出作物到县城或其它村庄,随着一传十十传百,更多人来了。
干活儿的人越来越多,能做到的事情也越多越大。
学堂扩大了,村医馆也设立起来;又因为村子没有外人能自由来往。
(保护性区域道路被三姐给封闭,杜绝货郎们进来买卖东西。)
村里又安排专人负责,从外界引入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卖给村里人。
村里以前由三个人随意搭配的碰头小组,现在变成七个人的管理村社。
有需要什么样的安排,七个人一起商量决定;主要为了乡亲们的生活能安定。
再后来,村社在县城里买了个大院儿当储存仓库。还开设了交易买卖的铺面。
凡是村里人自制的各类日常用具、布匹货物等,都由铺面统一运到县城售卖。
随着外界恢复正常,村里的东西就越来越难卖出去。
铺面一路开到了州府所在的地方。吃饭的人越来越多,生意却越来越糟糕。
有从外界回来的人,提议利用村外的小河。
他们想在小河边建码头,让货船载着货物售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建码头就需要铁匠木匠,还需要大量的铁器木材及各式工具。
而随着外界全部解除旱情,从各方面也都很少再需要村里种植的作物了。
只剩下彩绢布匹、丝绸织品还能持续交易;其它的就难以卖出了。
没了发展动力,人们觉得更没必要建设码头打造货船啥的,费劲儿还没收益。
所以当下的设想,只能停留在村社的规划里,很难说服村里人都同意实施。
王小儿也聊起来自己在外面跑生意的这些日子,看到外界繁荣昌盛的景象。
富庶的城市富饶的土地,人民勤劳肯吃苦,商品的名目繁多冗杂。
成明大叔立马邀请他到村社去坐坐,把所见所闻聊聊,让大家也跟着长长见识。
从村社回到家里,王小儿和三姐一起商量着,是不是到了给村落解除禁制的时间?
他希望小山村也能像成都那样繁荣昌盛,物产丰富交通便利。
龙三姐思考片刻,提出自己的想法:当前外界的繁荣可以带动小山村越来越富足。
但因此重新受到外界的强力侵入掠夺该怎么办?县城的收税只是表面现象。
想想那县令和师爷的所作所为,小山村有必要与天朝区分开,走另外发展的道路。
天朝已逐步走入了繁荣兴旺阶段,要想确保和它长久交流交易,还要靠独立自主。
但又怕与外界隔绝太久,这里的人们会慢慢退化,跟不上外界的变化形式。
而且,在粮食上依赖外界不是长久之计。随着人丁兴旺,就要有自给自足的物产。
二人决定先做出一块稻田当示范,让龙儿带领他的狐朋狗友们一起去帮忙。
夜晚,山村下了场从没有过的特大暴雨。雷电磅礴山崩地裂,仿如世界末日来临。
第二天起来看,村子后山的山脚下,出现很多被雷劈碎落下来的石块儿。
原来那道细小溪流,现在变成从山顶滚滚而下的瀑布,蜿蜒曲折地汇入村前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