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的会面,都以李穹的字称谓,既显得亲切,又能淡化身份,也是黛玉几次的要求,才让他们答应下来。
“便是有,外子也不打算自己做事了。”黛玉浅浅言道:“关外也是有边军的,也该他们练练兵了,拿百济做对手,不强不弱的正合适。打完了这一仗,外子还要带着他们继续的北上呢,北海之地岂容他人占据。”
潜台词是朝廷要出钱出兵了,我们家只管着打鞑子,要是朝廷这回配合的很好,我家愿意带着大家伙去北海立功。
钱尚书见左右二相为难,又做了和事老的说客:“朝中确实国库不足,这几年总是动刀兵,确实有些入不敷出。”
黛玉点了点头:“外子也想到这点了,所以才冒出来一个想法,既能出兵解了朝先之困,又能使朝廷有些收益。”
“可是买卖新罗婢?”
黛玉点点头又摇摇头:“是新罗婢不错,但不是买卖,而是雇佣。”
左相忙问:“怎讲?”
黛玉一笑:“能用的起新罗婢的门户,怎地也得是个中上之家吧。世叔家里不留几个么?”
左相缕髥大笑:“那可要看看价钱了。”
“正是此言。若是中书省出面,面向勋贵百官出售新罗婢几年的活契,既能顾及她们的性命,亦能将这笔钱用在出兵,一举双得。”
李穹不是什么普世之主,但有一个做人的底线,就全当买卖高奢物品了,花了钱总得爱惜些吧,给他们一个活契,在上国苦几年,挣下些故国挣不到的钱,等她们回了故国后,天朝自然是她们口中的天堂。
这是一个普遍的人性,李穹见多了许州女和北极鲶鱼的故事,随手便给林黛玉支了这招,但未对黛玉明说,世间的阴暗,他得挡在家门以外。
左右二相与钱尚书品了品其中的味道,俱都笑了起来,如此轮换个两三代人,不征之国,真不用征讨了,民心俱向往天朝时,一道诏书过去,那块箕子逃商避难处,早晚得是安东都护府的所在。
相互点了点头,钱尚书冲黛玉拱手道谢:“多谢李家的襄助,我等与那国主可以品茗论道了。”
黛玉一笑,起身告辞,回了亲王府后,去找正在家中休养身子的薛宝钗。
一个胖小子趴在炕上仰着脖子伸手要黛玉来抱,黛玉脱去了常服,拆掉了发饰,哈了哈手,才一把抱起了他,胖小子两条小腿蹬的欢实,咯咯咯的笑个不停。
他旁边还有个小小子,坐那老老实实的吃着果子,黛玉一眼看过去便给笑了:“你那表姐是认输来的?”
那是王熙凤的儿子,大名贾葵。
薛宝钗无奈的直摇头:“你又提点了她了吧,否则不会将一双儿女都送来给我,打量着我必不会拿她们出气呢。”
“巧姐也来了?”
薛宝钗点点头:“惜春领着去玩了,我看着他们俩个。”
黛玉捏捏王熙凤儿子的脸蛋,颠着胖小子与宝钗商议:“中书允了,我想着乐浪郡也是个六县万户地,单薛家是很难吃的下,你留下可卿倒是不错,但还显人手不足。”
宝钗喂着孩子吃果子,微微蹙了眉:“是啊,一万多户人家就是小十万的人丁,哪怕只有一半的数,薛家也供不起这么多人的吃饭,我也是正在发愁呢。”
黛玉眨眨眼:“你不去问问你家嫂子去。”
“咦?”宝钗好奇的看着黛玉:“你是再打国子监的主意?”
黛玉点了点胖小子的额头:“好儿子,可莫向你娘亲一般,谁会嫁给一个傻小子呢。”
宝钗气绝:“想儿子就自己去生,夹枪带棒的是说我呢!看着孩子,我这就回娘家去。”
黛玉把孩子往她怀里一塞,抱起了王熙凤的儿子:“我让凤嫂子去关外避避风头,你去叫上她跟你一起回娘家坐坐,有些事她出面比你我便宜。”
“她能做什么?”
“聚流民,这事你我如今可做不得了。”
要说在兰芳,聚多少人都行,可在乐浪,还真不能露这个头,因为物极必反,当今肯定记黑账。
王熙凤以荣国公府当家媳妇的身份,便毫无此等顾忌了,庄子里需要人这个借口现成能用,至多被骂几句贪得无厌而已。
薛宝钗拦着儿子找黛玉,略想了一想:“我嫂子的家人也可一用了。”
她琢磨起甄士隐来,治理六县不能没有一个郡守,自家哥哥可以挂个名,但真正管事必得找一个能辖制住他的人。
一咬牙:“干脆,我劝我娘也搬过去吧。”
“薛世兄那里...”黛玉沉吟了一下:“你备好礼,送到珠大嫂子那里,就说求兰儿去乐浪先任一个县宰,其余的事便不用多说了。”
宝钗不及多想,吩咐下去要回娘家,黛玉便告辞回了潇湘馆。
拿起一管狼毫,给李穹写了一封书信,信中提到了一个人,她要举荐给李穹做亲王府的左宾辅,这个人便是已经致仕的前金陵国子监祭酒,李纨之父,李守中。
不为别的,只为招揽人才。
贾家不会用李守中的人脉,李家会用。我林黛玉可是李家的主母,这等的人脉放着不用,岂不是罪过可惜。
写好了信,移步大观楼,妙玉居于此楼,得凸碧山庄、凹晶溪馆和山脚处的拢翠庵三处景色,倒也让她想起居姑苏时的岁月。
“这李纹、李绮是谁?”
妙玉不明白黛玉让她进宫去照看一下这对姐妹的用意。
黛玉说了她俩的来历,妙玉一挑绣眉:“放出宫不选是不难,但留在亲王府也不是个长久法子。不如,送去我父王那里吧。”
义忠老亲王的份例给了李穹,如今就是个左议院的老王爷,倒是离了皇宫,住进了南安郡王府,当然是更名为义忠郡王府。
“都说我小性爱吃醋,那是她们未见到你这幅模样。”
黛玉揶揄了她几句,也答应了送那对姐妹去义忠处做女史,总好过在皇宫里苦熬岁月,李守中当初托付这二女时,便是这个主意,因为是不得不去备选,但能出宫最好,不想攀龙附凤事。
妙玉嗤笑:“由得她们说去,你我行事,不用他人置喙。况且,我父那里还有些不敢露头的旧臣子,一并送给薛家,让薛后给你我赚钱去。”
黛玉拍手叫好:“正有此意!你我三人中,唯独是她做这些营生不怕说的。”
妙玉才醒悟过来又被黛玉牵着入了局,挥袖赶她走:“我也是李家的媳妇,不为他想,我还能为了谁,偏你要一碗水端平的费心思,赶紧留下子嗣你在费心吧。”
黛玉皱皱鼻子:“总要见不着个他,怎生是好呢。”
妙玉也叹气,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是此时的心思,果然是世事难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