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到有个陌生男子坐在自己旁边,并且熟络的跟自己攀谈起来,陈雪茹虽然有些纳闷,但还是绾下额间有些散乱的碎发。
“这位同志,我是陈雪茹,看你面生的紧,咱们应该从来没有打过照面吧?”
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后,朱爱民随口扯谎道:“雪茹姐的名气,别说是我了,四九城里黄口小儿都知道,而且光凭姐这时髦的打扮,我便知道准认错不了。”
人都喜欢听恭维话,尤其是朱爱民扔的糖衣炮弹还挺拿捏人的小心思,陈雪茹可是个心高气傲的女人,与这个时代大多数只想守着自己丈夫过平常日子的女人不同。
陈雪茹的野心和能力无疑要大上许多,别家妇女还在遵循陈规陋距,连牵个手都脸红不已的时候,人家陈雪茹就已经烫上齐肩长发,抛头露面跟一大群男人做生意。
对于这种一门心思经营事业,专心搞钱的女人,朱爱民还是很欣赏的,只不过唯一感觉疑惑不解的便是这个时候,陈雪茹为什么跑来盘商铺?
要知道这可是53年初春,这个阶段盘商铺做生意跟49年入国军没啥区别。
旁敲侧击的打探下消息之后,朱爱民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经过。
陈雪茹赚了点小钱之后,恰巧朱李氏想把接到空余的几间地段较好的商铺出售,本来陈雪茹也是在左右摇摆考量着的。
怎奈商铺地段确实好,人流量庞大,再加上价格便宜,要是真的能谈成的话,开个绸缎铺子,顺便卖衣服是个赚钱的活计。
本着这种心思,陈雪茹便来到了街道办,地段也相中商谈好了,现在唯一差的就是跟街道办签订协议。
要不是被刘海中这种意外突然打断的话,现在陈雪茹就已经成功拿到房契了,估计满心欢喜的开始筹划准备开店。
见现在的状况只差临门一脚了,朱爱民犹豫片刻,还是没多说些什么。
毕竟这些做生意的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考量,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旁人的建议而动摇,做人忌讳交浅言深。
即使朱爱民把事情的是非利弊都讲给陈雪茹,但陈雪茹估计也并不感冒,要真是按照朱爱民说的那样做了,把这好地段的店铺给退了。
没过几天又有一人把店铺承包走,结果人家开的店铺生意火爆,这样的话朱爱民岂不是白遭陈雪茹怨恨?
朱爱民向来讨厌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耐心听完,只是象征性的给了条建议。
让陈雪茹最开始不要投入过大,循序渐进,慢慢的来,投入铺陈过多的话,流动储备资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变弱。
陈雪茹最开始没把朱爱民当回事,只是听旁边街道办的人介绍,说是李主任的儿子,所以才愿意跟朱爱民聊上一聊。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朱爱民的商业思维居然还挺清晰,甚至还隐隐的透露出后市的一些市场策划思维。
比如说如何进行扩张性营销,节约生产成本之类的措施,虽然谈的并不深奥,但都让陈雪茹学上许多。
别看陈雪茹是半路出家做生意的,没学过正经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但是做起生意的脑袋瓜精明的很。
对于朱爱民谈及到的一些思路,总是能触类旁通,这也让朱爱民觉得有趣,
聊着聊着便忘了时间,其余那些原本还在焦灼等待的商贩,最初还是漫不经心的听着朱爱民和陈雪茹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