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荡平六国!
这十年,大秦的铁骑,踏遍了中原的每一寸土地!
七国的士兵,流血无数!
接连不断的战役,让最少有两百万的士兵牺牲!
这百年的统一路程,何其惨烈!
当一串串的伤亡数字揭露时,西方的帝皇们无不瞠目结舌。
如此庞大的死亡人数,要放在古欧洲,足以让任何一个国家灭国!
【君士坦丁:我好像明白了,这就是他被称为暴君的理由吗?】
【亚历山大:战争必定是劳民伤财的,连年如此大规模的战争,百姓生活必定苦不堪言。】
【查士丁尼:仅从他的残暴而言,就不应该被评为千古一帝!】
【奥托大帝:帝皇的根基还是在于百姓。他这连年征战,不知道让多少老百姓家破人亡。】
在这些西方君主们议论纷纷的时候。
嬴政的弹幕出现:
【普天下的人,只看见了这场战争。】
【只看见了朕,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是杀人如麻的暴君。】
【不对!】
【朕的战争只打了十年!】
【而七国间的战争打了二百年!】
【没有朕的天下一统,哪来的天下太平!】
这话刚说完,亚历山大马上不服:
【亚历山大:我也统一了东欧!】
【爱新觉罗载淳:都说了多少遍了,你们欧洲统一完没多少年就分裂了。分裂了两百年,到现在还是这样。】
【恺撒:难道东方帝皇的统一能延续数百年数千年?不可能!刚刚光幕中才说了,这秦朝国祚也才十五年!】
【陈宇:大秦虽然身死,但是大秦的魂一直都在。他改了头,换了面,到后来有了一个举世皆知的名字,叫“华夏”!】
【彼得大帝:……确实如此。】
【拿破仑大帝:唯一的仅存的文明古国。】
【陈宇:让我们看看,始皇嬴政,才统一六国后,做了哪几件事吧。】
西方所有帝皇都仰起头颅,看着光幕。
如果华夏的文明真的延绵了两千年,那他们想知道,这始皇嬴政,究竟是做了什么,才能够让文明如此延续!
光幕中,嬴政在统一后,接连推进了几个重要政策。
正是这几个政策,体现了嬴政“文治”的能力!
在皇权时代,嬴政的“武功”与“文治”综合起来,是全世界上独一档的存在!
无人可敌!
第一个政策,讨论的是郡县制还是分封制。
此时朝野中为此争论不休,且大多都赞同分封。因为自夏商周来,千年时光,华夏土地用的都是分封制。
而且由于一统中原后,秦国国土太大,偏远地区难以管控,如果实行了分封,诸侯就可以对偏远地区进行内部管理,以防暴乱。
但纵使朝堂上支持分封之人众多,嬴政却是在李斯的建议下,毫不犹豫选择了郡县制,而且是全国范围的郡县制。
以中央为始,到郡、到县、到乡、到伍、到亭……
从上至下,有了明确的层级结构。
后世华夏的帝皇,无论如何修改行政制度,都只是在这个框架上修修补补。
【赵匡胤:从此,华夏才奠定了一条分久必合的道路!】
【朱元璋:天下一统的概念,开始烙印于华夏民族!】
【华夏的国土,一分也不能让!】
【自此之后,哪怕中间出现了几次百年的大乱世,无论是三国还是五代,无论打了多少年,总会有一股最强的力量,最终再一次将这片古老的土地统一为一个整体。】
第二个难题,是书同文。
嬴政一道令下,废除了其它六国的异体字。
紧接着,又综合六国的文字,新造出一种文字来,也就是秦篆,亦称作小篆,用作秦国的标准文字,用于撰写皇帝的诏书和行政系统的公文。
接着,又造出一种在小篆上进一步化简的字体,变圆为方,笔画改曲为直,去掉“连笔”,采纳“断笔”,称作隶书,用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这隶书,也就成了后来华夏两千年来的文字原型。
【亚历山大:统一的文字,有这么重要吗?】
【我征服波斯、埃及、希腊的时候,都允许他们保留本国的文字!】
【这是尊重其本国文化的体现!】
不等其它东方帝皇给出答复,光幕中的李斯,已经向百官讲明白了推行统一文字的重要性:
“因为统一的文字,秦王的决策,才能够传达到社会的底层。”
“只有文字统一,政令才能通畅,跨域的交流与资源调配才可能实现。”
“只有如此,黄河泛滥时,才能组织不同地域的人一起护卫堤坝;异族入侵时,才能统一武装调度军队前往抵抗。”
“只有文字统一,文化和政策才能够相互输出,才能够杜绝地域之间的文化壁垒出现。”
“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必将深远!”
第三个难题,是车同轨。
古代的路都是土路,满地是坑坑洼洼。
车子要想好走,那就必须要走在前人走过的车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