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巨幕,来自刘邦的一条弹幕,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刘邦: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这条弹幕是刘邦的回答。
回答的是西方帝皇们的疑惑:为什么中原能够统一,并将这种统一延续两千年,而欧洲不能。
因为欧洲就是缺这么一个人!
缺一个同始皇嬴政一般的人物!
这片大陆的最东边和最西边,最遥远的两端,都曾出现过多国割据,分崩离析的场面。
无论是古亚洲还是古欧洲,能够将群雄逐鹿的纷乱时代终结、将整片土地收归一统的人物,都寥寥无几。
而在收归一统后,还能够建立行省制度、修建万里长城、促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两千年来,都有且只有这么一个:始皇嬴政!
要想奠定统一的格局,就必须要有超凡的文治武功才能!
武功,确保了军事威慑力上的统一。
文治,确保了思想文化上的统一。
同时还要辅以历代先辈,耗费数百年打好的地基,才有可能将这种一统延续千年!
所以泱泱华夏,无论经历如何的历史磨难,终究是会收归为一个整体。
而欧洲从古至今,却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分裂崩坏。
一切都因为,东方有始皇嬴政,而西方没有。
【爱新觉罗·玄烨:这就是为什么华夏能够延续统一,而欧洲不能的最根本原因!】
所有的西方帝皇,看着刘邦和爱新觉罗·玄烨的这两条弹幕,陷入沉思。
亚历山大、恺撒、君士坦丁、查士丁尼、奥托……
这些古欧洲的大帝们,从来没有意识到,“文治”对于国家的统一延续,重要到这种程度。
天空巨幕中,介绍嬴政作为东方千古一帝时,古欧洲的大帝们真正看重的只有一点:一扫六国。
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一统六国:这些,都是延续统治的根基。
没有这些“文治”的功夫,那大秦也只会像亚历山大般,取得的是一个各方势力各怀心事的空壳!
西方的帝皇们总是崇尚武力,认为武力征服,就是“统一”。
所以在一次次的征伐中,创建了一个个“帝国”:古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马其顿帝国……
他们虽然取得了欧洲疆域的绝大部分面积,但却没有任何方式,能够加强区域内民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那些民众臣服于帝国,单纯只是因为打不过。
所以一旦帝国的军事实力衰弱,便纷争四起,各自独立。
不出时日,便又回到原本分崩离析的状态。
而东方的国家为什么能够延续统一?
因为在华夏土地上,第一个在武力上实现了大一统的帝皇,就马不停蹄、毫不犹豫地扫清种种阻力,促进了中原人民思想上的大一统!
能快速判断形势,想到这一层,是有预见力;敢于克服阻碍推行下去,是有魄力;能够把这种文化统一的事办成,是由能力!
对此,汉高祖刘邦,最有发言权!
他是将秦国打下的江山、建立的制度,通通收入囊中的那人。
当年他造反起义,率大军直入咸阳的时候,走进咸阳宫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萧何一头扎进丞相御史府,日夜不停地将秦国国家户籍、地形、法令、制度等所有档案文书,登记造册,收归所有。
这相当于是,将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一百多年来,最珍贵的财富,所有治国理念的精华,全部占为己有。
也正因此,刘邦是除了始皇嬴政外,最清楚秦朝建立时那一套政令究竟有多大意义的人。
【刘邦:书同文,一是促进了政令通畅,二是输出了统一的文化思想。】
【车同轨,一是确保了咸阳的政令能快速传达到中原各地,确保了政令执行的速度,二是确保了任何地方发生叛乱,军队粮草都能够快速抵达,迅速镇压。】
【统一度量衡,确保了税赋的统一,促进了全国各地的以物易物、商业交流。】
【上述的三项政策,涉及到文化、军事、经济等多个层面,成为了国家真正一统的必须!】
刘邦虽然恨秦二世的苛政,但他也打心里承认,秦始皇为华夏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嬴政就像是早早就准备好了华夏延续统一的设计图,只等着后世按部就班去实行。
可没曾想胡亥之流,昏庸残暴,硬生生将历代先辈建设而来的大秦拱手相让!
……
西方帝皇们看着刘邦的解释,脑海中快速闪回空中巨幕关于始皇嬴政的功绩介绍,开始逐一细品其背后的意义。
其中的每一项,都是在为了延续国家的统一啊!
而这些,就是一片广袤土地统一的基础。
这些道理即使千年万年,也是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