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这位修了十数年长城的将军,面对加固后的特拉城,决定先行撤退,佯装绕路。
其实特拉城也并非攻不下。
秦军可以继续用弩车轰击城门,久攻之下,城门必破。
届时,城门一破,守军就不得不出城,与秦军展开正面厮杀。
蒙恬很清楚,这里必定要发生一次大战,此战必不可免。
因为特拉城的守军不会像马尔吉亚城守军那般撤退,他们已经退无可退了。
孔雀王朝的绝大部分兵力已经调动至这个战场,若仍然守不住这特拉城,又或者抵挡不住秦军,那王朝上下,必定军心涣散,这仗也是胜负已分。
但蒙恬之所以选择绕路,而没有留在此处久攻,一是因为天气酷热难当。
此时九月,战士们穿着厚重的盔甲,站着不动,都会满身大汗。
若弩车兵用十日、二十日、甚至三十日才将城防攻破,那己方军队的士气早就在这酷暑中消耗殆尽。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春秋时候的战争名言,蒙恬很是清楚。
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永远是第一位的。
而士气,就是行军中最大的“人和”。
二是因为蒙恬手中的十万大军,要承担着诱敌的作用。
只有蒙恬这十万人吸引到足够多的火力,内史腾手中的五万骑兵才有突袭华氏城的空间。
“往西南侧行军!”
蒙恬在指挥台上高声下令。
指挥使手中的红旗朝西南方向,连挥三下。
与此同时,三道急促的战鼓声在各个军阵中响起。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这是撤军的信号!
秦国十万大军,如同一条改道的川流,放弃了眼前的特拉城,直往南而去,继续深入孔雀王朝!
蒙恬之所以选择往西南方向深入,是因为内史腾的五万精骑兵在东南处守候着,等着突袭孔雀王朝的首都华氏城。
蒙恬往西南方向,可以吸引守军,为的就是拉开孔雀王朝主力与内史腾的距离,为将来内史腾突袭时,增加守军增援华氏城的时间。
副将李信,见着蒙大将军将队伍调入王朝深处,在一旁提醒道:
“蒙大将军,此番深入,届时恐陷入敌军包围之势!”
“若敌方伏兵增援,我军被前后包抄、左右夹击,恐将受人所制!”
“稍有不慎,恐……全军覆没!”
说到这时,他重重地顿了一下。
李信所言有理。
一般而言,除非急行军千里驰援,攻城战中的行军极少采用绕城而过、避而不战的路线。
为的就是防止被前后守军夹击,届时首尾皆被截击,选择绕行的军队将马上陷入劣势。
但领军的可非普通的将军,是大秦第一勇士蒙恬!他有着自己的判断!
他说道:“攻城与否,秦军其实都已经陷入包围夹击当中。”
李信闻言,面容略显惊讶,“将军何出此言?”
蒙恬道:“这鸟王朝,为了抵御我十万秦军,此次必定竭尽全国之力。”
“仅看这被临时加固了的城门,便知敌军的兵力早已完成了配备。极有可能就围绕在这特拉城周遭,待时机一到,必将蜂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