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通常置于波塞德昂月的次月,即第二个波塞德昂月(闰6月)。
阴历和阳历(太阳年日数约365.25)日数的差额,希腊用置闰法来弥补。
希罗多德指出,埃及的人所用太阳历,比希腊人的历法更为准确。希腊每若干年增加一个闰月,以求与季节相吻合。
据研究,古典希腊人时代曾经采用“八年三闰法”以及更准确的“十九年七闰法”。
古希腊季节时历:这个历法类似赫西奥德的《工作与时日》里对于农业时节历的一种延续.
它也不是一种很官方的制度历法,首先是依据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进行细分.
然后再由一些特定的星星,在地平行的出现和消失,来做进一步的划分.
这些星星,通常是标志着一个季节的开始、至中和结束的。
这种划分,也类似于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根据农业生产划分时节,方便进行社会劳动等等.
古希腊历法之后诞生的就是古罗马历史。
古罗马历法,事实上是用古希腊的历法作为参考,然后再加上古罗马的天文学家对天文历法的观察理解,最后总结形成了新的罗马历法。
古罗马历法也是根据不同的时期,经过不同的天文学家进行了多次修改,与古希腊历法类似,都有过多次修改的痕迹。
最早的罗马历法,相传是古罗马的建国者罗幕洛斯于公元前所设立.
公元前738年制定的,这种历法一年只有304天,共10个月份,其余的被略去了,结果冬季是缺历的空白.
约公元前713年,相传罗马王政时代的第二王努玛,庞皮里乌斯在位时修改.
对原来的历做了改订,即在年初何年末各增加1个月,创立了12个月的历法,这才形成了古罗马的历法。
其中1、3、5、8月每月31日,2、4、7、9、10、11月各29日.
12月为28日或29日,全年355日或354日,比太阳年短10天.
公元前1世纪中期,罗马统治者和凯撒大帝,聘请亚历山大里亚天文学家索西格妮,对传统的历法进行了修订改革。
索西格尼参考古阿吉太阳历为蓝本,创立了“儒略历”(因凯撒姓氏是儒略,亦译尤里乌,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