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浅冒着箭矢巡视在阳平城头。齐军已经连续攻击了三天三夜,分别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发起冲击,独留南门诱惑龙浅,似是告诉龙浅,从这走吧,这里出去就能活命。
可惜龙浅根本没有走的打算,他知道大魏的生死就在这一城,城破便是国破。国破了他还有哪里可去?他龙家世代御敌西北,生死事小,失节事大,可不敢丢祖辈的脸,不然酒泉下哪得厚颜相见?
龙浅不愧是西北名梁,他指挥若定,齐军整整三天也无法突破任何一处。最终他听见了鸣金收兵的声音,齐兵慢慢的退了下去。但龙浅知道,这次也只是开始而已,后面的事怕会越来越困难。
希望中行倍秧能早日赶过来营救吧。龙浅想。
而此时的中行倍秧,也鸣金收兵了。他选择了最稳妥的方案,攻击西阳城。在他看来,东西两道一个不丢,实属困难。他要保全大魏在西北的有生力量,他就必须按部就班的走,稳稳妥妥的前行,不能犯险。哪怕是阳平城丢了,他手中的十几万人也能在侧翼牵制住北齐。待到秋尽,齐兵必须要回退,那时也许他还能有机会反攻阳平城。这就是中行倍秧的打算,他就是要用人数和地盘和齐军周旋,熬出个西北太平来。
于是在试探了西阳城的齐军后,他便收了兵。他得到的结果与自己的猜测一样。西阳城内的齐军当有三五万。如此说来,常耀之也就带走五六万人,看来龙浅应该可以多撑一阵子。
于是中行倍秧开始思考,要不要把坳山郡的魏军调过来,如果能合力攻下西阳城,西北的局势就会有改观。
此时的关键,就看谁先吃掉眼前的坚城了。
就当阳平山南侧在艰苦卓绝攻坚的时候,阳平山北的齐魏两军在横山郡东的彰元郡相遇了。
此时,薛玖留五千人守象关,五千人守隔山关,在被拆得稀巴烂的横山城留下一千人维持治安,自己则带着两万五千人奔着东面的彰元郡去了。
南阴平府集结了五万人前来围剿薛玖。领军的乃是南阴平府总督杨臧昱。
杨臧昱派人送来了战书,约薛玖明日决战于彰元郡的暄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