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年间,蒲河村有个叫刘文义的小伙子,父亲走的早,自小就和母亲王氏相依为命。
眼看儿子长大,母亲王氏开始着急起来,村里像刘文义这么大的孩子早已成家立业,可自己的儿子还打着光棍。
可是刘家穷的揭不开锅,附近的姑娘谁也不愿意嫁过来,王氏整天唉声叹气的。
刘文义看见后安慰母亲:“娘,您不用担心,都说好人有好报,我从小就没做过坏事,没准过两天就从天上掉下来个漂亮媳妇。”
王氏被儿子的话逗笑了,她知道儿子是安慰自己。
这天早上,王氏对儿子说:“儿啊,你去找县城里的周大嘴,她是咱们这儿最厉害的媒婆,让她给你说门亲事。”说着王氏将五两银子递给儿子。
刘文义无奈,只好收起银子,抓起个馒头往外走去。
刘文义来到城里,正好路过张员外家门口。见两个家丁拖着一个年轻女子往外走,女子不停地求饶,可两人却不为所动。
其中一个上年纪的家丁说:“翠莲,你别怪我们,老爷说把你卖到怡红院去,正好可以卖5两银子。”
女子哭着恳求道:“管家,你再帮我求求老爷,我知道错了,别把我卖到怡红院。”
家丁说:“翠莲,这我们可做不了主。”
叫翠莲的女孩拼了命地朝四周的看客们求助:“各位叔叔大娘,你们行行好救救我!”
看着翠莲无助的样子,刘文义热血上头,他大喊一声:“住手!”
那两个家丁打量刘文义半天,岁数大的家丁说:“小伙子,别多管闲事。”
刘文义说:“那5两银子,我出。”说着从口袋里掏出5两银子,递了过去。
家丁接过银子,掂了掂,然后朝那人一使眼色,两人同时放手,转身走回张宅。
刘文义将翠莲搀起,然后说:“姑娘,你快回家吧。”
翠莲哭着说:“恩公,我早已无家可归。既然你花钱救了我,从今往后我就是你的人了。”
刘文义赶忙摆手:“这可使不得,我救你并不是为了这个。”
翠莲扑通一声跪在刘文义跟前,梨花带雨地说:“恩公,我这辈子跟定你了,你如果不要我,我就长跪不起。”
刘文义见状,只好点头答应。他也没心情去找周媒婆了,带着翠莲就回了家。
一进家门,王氏愣在当场,她问道:“这姑娘是谁?”
刘文义把经过和母亲说了一遍,王氏气得差点晕过去。她指着刘文义道:“5两银子,你都给花了?将来你拿什么娶媳妇?”
正在这时,翠莲握住王氏的手,说道:“伯母,您放心,从今往后我就是您的儿媳妇。”
王氏一听,立刻转怒为喜。她拉着翠莲聊了起来,翠莲毫不隐瞒将自己的身世一五一十说了一遍。
原来翠莲从小就是个孤儿,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进了张府做丫鬟。这些年她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可前不久,68岁的张老爷见翠莲有几分姿色,便想纳她为妾。翠莲不想嫁给一个糟老头子,所以抵死不从。
张老爷见不能得逞,便让管家把她卖到怡红院去,恰好被刘文义所救。
说道伤心处,翠莲又哭了起来。王氏安慰道:“翠莲,今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你和文义好好过日子,我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翠莲娇羞地点了点头。
一个月后,刘文义和翠莲拜了天地,结成夫妻。
婚后,小两口恩爱非常。刘文义每天下地种田,翠莲就在家里操持家务。日子虽然不富裕,但却幸福安稳。
可不到一个月翠莲逐渐暴露了本性,她每天要睡到晌午才肯起床,对家里的活儿也不闻不问,全部丢给王氏一个人干。
王氏有些恼怒,这天她对翠莲说:“翠莲,你看谁家儿媳妇不帮着婆婆干活?”
翠莲冷哼一声,道:“娘,不就是干点活吗?您要是不愿意干,就留给文义干。”
王氏一听,刚要发火,却见刘文义从外面走了进来,王氏只好把话又咽了回去。她问道:“儿啊,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
刘文义说:“娘,村西头的孙大伯去世了,我过去帮着忙活忙活。”
王氏惊讶地说:“啥时候的事啊?”
“就刚才,孙大伯的儿子正在给各家报信呢。我琢磨着孙大伯对咱家有恩,想过去帮帮忙。”
王氏道:“好,好。快去吧。”
刘文义转身直奔村西头的孙家而去。
几天后,孙家出殡,刘文义被安排去抬棺。蒲河村有规矩,没结婚的男子是不允许抬棺的,所以刘文义这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刘文义心里忐忑,于是问旁边的杠头儿蒋四:“棺材沉吗?”
蒋四说:“咱们抬得是8人杠,又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所以不沉。”
听了蒋四的话,刘文义心里也有了底。可等他抬上的时候却傻了眼。刘文义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棺材却丝毫不动。他心想:这棺材也太沉了,根本不像蒋四说得那么轻松。
其实不单刘文义有这种感觉,其他人也是一样。
孙家的大儿子察觉到了这边的异常,赶忙跑过来询问。
蒋四皱眉道:“这杠太沉了,根本抬不动,估计是你家老爷子不想死,难道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孙家大儿子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蒋四哀叹一声,走到棺材前单腿跪地,双手摆了一个古怪地手势,然后口中念念有词。好半天,蒋四才重新站起身,对孙家大儿子说道:“好了,快起灵吧,别误了时辰。”
随着蒋四的一声吼,刘文义等人又将棺材抬了起来。这回刘文义发觉棺材明显轻了不少,变成了正常重量。
晚上,刘文义回到家,一头倒在床上。翠莲凑过来,说:“老孙家还真挺有家底,光陪葬的银锭子就有9个。”
刘文义道:“今天的事说起来有些邪门。我们8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才堪堪抬动。可蒋四就在棺材前叨咕了几句,那棺材就变轻了。”
听了这话,翠莲的表情有些不自然,她试探性地问:“蒋四说什么了吗?”
刘文义摇摇头。
翠莲会心一笑,然后神秘地从袖中掏出一个亮闪闪地银锭子,在刘文义眼前晃了晃。
刘文义瞬间坐起身,他问道:“哪来的?”
翠莲笑着说:“我趁人不备,从老孙头的陪葬品里拿出来的。”
刘文义一听,眼睛瞪得老大,他说:“你怎么连死人的东西都偷,这么做会遭报应的。”
翠莲连“呸”了三声,她说:“这么好的银子被埋在地下多可惜,我只是让它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难道今天棺材不愿走,就是因为你动了这银子的缘故?”
翠莲嘴硬道:“跟我有什么关系,肯定是你们抬棺的人没劲儿。我可告诉你,这事千万别说出去。”
刘文义还要说什么,翠莲眼睛一瞪,他只好闭口不言。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后来村子里只要一有人去世,就会发生棺材抬不起的古怪事。
这天晚上,刘文义刚要躺下,翠莲突然凑过来说:“相公,我听说邻村吴财主的女儿死了,他们家那么有钱,陪葬品肯定少不了,不如你今晚去她的坟墓看看。”
刘文义恼怒道:“你已经拿了不少东西,还不知足,竟然要我去盗墓?”
翠莲一脸不高兴地说:“咱们村都是穷人,能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吴财主家富得流油,我听说他就一个女儿,陪葬肯定少不了。”
“我不去。”
翠莲满脸怒意:“刘文义,我嫁给你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了,要吃没吃要穿没穿。你看看别人的老婆,谁不是穿金戴银,你再看看我。今天你要是不去,咱俩就离婚。”
刘文义被吵烦了,只得说:“我去。”
翠莲一听,转怒为喜,赶忙下厨房给丈夫做了几个好菜,等刘文义吃喝完毕,便催促他赶快行动。
刘文义扛着锄头来到吴家小姐的墓前,他把锄头扔到一边,坐在地上歇了半晌,才站起身开始挖土。不一会儿刘文义就将墓挖开,紧接着他打开棺椁,一个漂亮的女子映入眼帘。
刘文义不敢直视,只得转过头,伸手在棺椁里划拉,他不断地把金银珠宝往自己怀里装。一不小心,手碰到了吴小姐的身体,透骨的寒意瞬间传遍全身。
刘文义忽然清醒了许多,心里响起了母亲的教导“儿啊,咱们虽然穷,但活得要有骨气。”
刘文义思虑再三,轻轻将怀里的金银珠宝全部放回原位,然后又将棺椁重新钉好,再把土重新填上,见一切收拾停当,这才扛着锄头往家中走去。
走着走着,突然对面冲出一行人,正是县衙的官差。领头的人说道:“哎,你是干什么的?”
刘文义赶忙回答:“我是蒲河村的,名叫刘文义。”
“这么晚了不睡觉,你扛着锄头瞎溜达什么?我们接到举报有人在偷坟掘墓。”
刘文义心想:难道刚才的事被人发现了?
不过他还是强装镇定地说:“官差大哥,我只是路过此地,我可没有偷坟掘墓,不信你搜。”
那官差朝两边一使眼色,顿时冲过来两个手下,他们对刘文义仔仔细细地搜查了一遍,结果什么都没搜到。
那领头的说道:“没事别瞎溜达,赶快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