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126玉簟竹窗,碧纱栖蜻蜓
十里琅嬅。
樱桃渐次红了,新雨时歇时骤,玉簟竹窗,碧纱栖蜻蜓。
肃玉远远看见一位少林僧人,停驻在河岸上。
他在等渡河的竹筏。可是川流不息的人,忙忙碌碌的竹筏,蓬蓬勃勃的筏子客,还有香甜馥郁的樱桃,谁都没有空余的位置可以捎带他。
“少林僧出入寺极为严格,他定然是有要事。”肃玉对暖暖说道,两人换了男装,策马向僧人行去,在几丈外下马。
是靖止和尚,他三十余岁,芒鞋,斗笠,清瘦,略有病容,但无颓丧之色,一路尘泥烟火,也没有俗世男子一眼可见的追寻或者得过且过,似有常人无法企及的谜团未解,需从佛法中寻。
“这个靖止,好好得为何出家?我看他这样子,不学佛,也可以学其他得。”暖暖早就认识靖止,曾经这样说。
“他出家,是佛法中自有他的因果,自有他一片天地。学佛并不是避世,是为了看世之疾苦,以慈悲心劝解恶人。你以后不要随意议论佛门弟子,再叽叽喳喳,小心我回去打你板子。”阿修当年斥责了暖暖。吓得她赶紧跑了。
“靖止师傅。”肃玉和暖暖合十行礼。
靖止并未认出肃玉,暖暖,肃玉报了家门,靖止也合十行礼。三人寻了一处茅草亭,肃玉令农人煮了茶。
靖止道:”长孙施主,贫僧前来是有一事相告?”
肃玉不解,问道:”请师傅更说。“靖止摇头:”师傅,我算不上。施主可认识箫错。“
”认识,前几日误打误撞,来过我这,已回家去了。“
”他并未归家,是被困在曦宁山庄。“
“他如何会被困住?”“言阙施主修书给家师无观禅师,言明箫错与莼懿夫人打斗,打翻玉壶灯笼,险些酿成火患。所以,曦宁山庄困住了箫错施主,要家师主持公道”
“箫错怎么会去烧莼懿夫人?“暖暖反问。
”贫僧不认识箫错施主,但知道他与长孙施主颇有渊源,施主是他的救命恩人。况且冷夜先生隐于江湖,无人知其踪迹,家师便想邀长孙施主一起前往曦宁山庄。“靖止点明此事干系重大,冷夜因当年星月楼一事,早不容于各门各派,恐有人借机牵扯血雨腥风。
暖暖道:“箫错绝不至于伤害一个女子,言阙若是大度,放人就是,何必将他困住。不过是言阙自己好面子。”
“家师知言阙用意,若是他放了箫错,江湖中便会有人认为曦宁山庄与冷夜是袍泽之交,与曦宁山庄为敌。这一点言阙不在意,可人人都知,言阙家中有神木经,定然有人借此来夺神木经。大乱在所难免。”言阙谢过肃玉的茶。言阙的信已拆封,信笺重信封在无观写给肃玉的信中。
肃玉指出症结所在:“箫错与莼懿夫人打斗,是莼懿夫人亲口说的吗?”
靖止点头:“千真万确。“
“这倒奇了,言阙,莼懿,夫妻两人是为了什么?”暖暖猜测是莼懿夫人撒谎,肯定有些不能让世人看透的阴谋。
肃玉应承而下,让暖暖回去收拾行囊,又令意涵准备了一桌斋饭。
肃玉告诉意涵与容若,她要去见一位好友,过些时日回来。
肃玉,暖暖,靖止向东而行,绕道武夷山,这样方能避开廊州,安州一带的连绵大雨。
”我有很多年没有来过武夷山了。青山依旧,世事已非。”肃玉置身云雾之间,茶农一心向茶,佛音袅袅而至。靖止向佛寺遥遥叩拜。
一位老妇坐在茶树之畔,旧衣蔽体,破败不堪。发黄的纱巾遮掩住半张脸,只露出憔悴的一双眼。她用几枚剑柄削薄当作发簪,发髻却又是武夷山最时兴的样式。这农妇别说是在富庶的武夷山,便是在荒野之地中也格外突兀,似乎一个人承了无数人的苦难,从未有过欢颜。
暖暖认出老妇的剑柄是武夷门的剑柄,一位茶农告诉她,那是武夷门一个老仆妇楚嬷嬷,武夷门的人死的死,散的散,就她还在着守着废墟。“楚嬷嬷是来卖豆子的,武夷门在山巅,种不了稻米,种不了茶,她便种了好些豆子,我们也会买些回去。”农人又说,极为同情这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