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xiaoshuotxt.cn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三国霸业之魂穿刘备 >——————

——————(2/2)

 推荐阅读:福运农女:我靠玄学种田养家糊口末日狂奔:丧尸凶猛我每天获得一百个舔狗大灾变开始我前往异界,归来斩妖全宗倒霉蛋,锦鲤小师妹团宠上岸女尊:魅魔他被霸道女魔王狠狠爱剑仙诗在酒出狱潜龙八零之锦鲤萌宝喜当家我的天空一片蓝
最新网址:xiaoshuotxt.cn

《同治桂阳直隶州记》:顺平虎臣,略地领镇。却婚辞宅,毅志弥奋。

严如熤《三省山内边防论》:褒中栈道栈阁,用赵云王平辈忠谨慎密,良将专司之。其意固有在也。

陈淡野《相理衡真》: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如天地之量,圣贤帝王之所效焉。山岳江海之量,公侯卿相之所则焉。古夷齐有容人之大量,孟夫子有浩然之气量,范文正公有济世之德量,郭子仪有福量,诸葛武侯有智量,欧阳永叔有才量,吕蒙正有度量,赵子龙有胆量,李德裕有力量,此皆远大之器。

牛运震《读史纠谬》:赵云别传载云从先主本末及辞赐田谏东征,皆卓然识大体。

黄彭年《选将论》:赵云以数十骑遇敌,开军门偃旗息鼓,勇在胆也。

吴云《两罍轩尺牍》:天性勇毅,身为大帅仍复亲冒矢石,为士卒先,此赵顺平,常开平之遗风。

民国

卢弼《三国志集解》:樊氏国色,而子龙不取,贤于关羽之乞娶秦宜禄妻去远矣。

李澄宇《读三国志蠡述》:赵云于长阪一役,抱后主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又孙夫人还吴,云与张飞截江夺后主,此两事至今赫赫在目,卒与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同获美谥,有以哉。 [53]

梅公毅《越南新志》:为将之道,胆欲大而心欲细;胆大则勇,心细则智,所以能战胜攻取,即有不利,亦不至一败涂地。三国时将材,可当此者,魏之张辽,汉之赵云而已。 [54]

轶事典故

播报编辑

单骑救主

赵云曾两次救出了幼年时期的刘禅。长坂坡之战,刘备在逃亡过程中,丢下了妻子和儿女,两个女儿都被曹操部将曹纯统领的虎豹骑掳走,刘禅及甘夫人赖于赵云的保护才幸免于难。后来东吴孙权趁刘备入川时派遣船队迎接孙夫人回吴 [90],孙夫人趁机带走了刘禅。当时刘备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驻守荆州的治所公安,刘备的家眷及孙夫人等都是在公安。因为孙夫人骄横跋扈,刘备又特命赵云掌管内事,获知孙夫人携带刘禅逃走后,赵云及时追赶,与张飞一同在江面上将刘禅截回。两次差点落入敌手的刘禅成为了后来蜀汉的皇帝。蜀汉后期,刘禅下令追谥赵云时说赵云当初跟随刘备的时候不但功绩显着,更是在艰难险阻之中救了自己,姜维等认为赵云当时救主行为的情义是可以贯穿金石的。

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也在民间以各种形式流传。但同时受民间艺术的影响,刘禅的形象逐渐被塑造成了“没用的阿斗”,一些小说家却为赵云救主的行为感到不值,毛宗岗在点评《三国演义》长坂坡这里的时候,认为“英雄赵云”救“无用阿斗”,还不如不救。 [55]

常胜将军

《见龙卸甲》赵云形象

赵云被称作常胜将军的称号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的出处难以考证,明清一些学者在自己私撰的个人作品里有说到过,但也并未直接说“常胜将军”四个字,而是用诸如“身经百战未尝败”、“无敌之将”等来表述。 [56-57]

1984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的评书《兴唐传》里,罗成被比为是常胜将军赵子龙。 [58]

2008年由李仁港执导,刘德华主演的电影《见龙卸甲》里,将赵云塑造成常胜将军。

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之说流传甚广,但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却在百家讲坛栏目里提出了四虎将之说,并为赵云叫屈。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关张马黄赵合为一传,这五人虽然各自有着勇猛一类的评价,但还并未说有五虎上将,五人共同的评价是都被比作“国之爪牙”。 [59-60]

五虎上将一说何时出现已不可考,元代戏曲里他们被称为“五将军”或“五兄弟”,《三国志平话》称其为“五虎将军”,《三国演义》称“五虎上将”。

除了民间艺术,五虎将也见于一些史料记载,如《山堂肆考》、《历代名臣录》等,至清代,五虎将一说被收录于《四库全书》。 [61-62]

蜀主八剑

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221年 [63]),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每把剑都由诸葛亮在上面铭字,但剑名却难考。一种说法是剑上刻的就是“章武”二字。 [63]诸葛亮那把剑后来被李师古所得,改名为师古剑。

桂阳轶事

历史上记载赵云随刘备攻占桂阳、零陵、武陵、长沙等江南四郡,战后被任命为桂阳郡太守,小说《三国演义》里有“赵子龙计取桂阳”的情节。 桂阳城西南面有一座山名叫芙蓉峰,据传赵云曾经在山上屯兵,石壁上曾有唐代摩崖石刻,上面写着“赵云屯兵处”,唐宋时期,山上还建有“赵侯祠”。赵侯祠又叫护英祠,经历朝代更迭,赵侯祠屡被破坏,又屡屡修葺,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原城关镇街道居委会在芙蓉峰开辟社队企业石灰窑、砂石场,将赵侯祠及石刻炸毁,只有碑记石刻、碑文、谒诗等流传下来,碑记石刻叫《汉顺平侯赵将军庙碑记》,被收藏在蒙泉亭内。 [64]诗为顺平熊虎将,遗垒至今传。界憾潇湘水,人思战伐年。却婚轻国色,携胆镇蛮天。祠树闻啼鸟,还疑拜杜鹃。

改革开放以来,当地人生产的商品喜欢贯以赵云的名号,如赵子龙酒厂、赵子龙坛子肉等等。

子龙洗马池

成都和平街原名子龙塘,俗称“子龙洗马池”,相传是赵云故宅遗址。有占地6600平方米的池塘,可以泛舟,塘坎上立碑“赵顺平侯洗马处”。相传蒙古军攻入成都那年,无恶不作。一天夜晚,满天迷雾,突然,从子龙塘奔出一匹白马,马上坐着一位身穿白盔白甲的将军。他振臂大呼:“兴兵复汉,保我江山,杀敌灭虏,随我前来!”白马将军冲入蒙军大营,如入无人之境。人们一看,是子龙显圣,便纷纷揭竿而起,随他杀入蒙军营,把蒙军赶出了成都。

事后有人说,那是抗蒙名将余玠扮成赵子龙的模样,借他的神威来驱逐蒙军。可百姓不管这些,他们在洗马池旁给赵云修庙塑像,长年供奉香火 [80]。

晚清,成都将军完颜崇实写有对联:“两字勋名高北岳;千秋大义谏东征”。何元普也写有洗马池赵云祠联:“将军不可无马,汗马三分,洗马以来空凡马;先帝尝称子龙,从龙百战,卧龙而外一神龙。” [79]。洗马池清嘉庆时(1815年前后)为周氏世居,同治时期房子易主,建为芙蓉池馆,楼台亭榭皆依地缘而构造。四川总督骆秉章死后,提督周达武购此屋建祠奉祀,街名亦改称骆公祠街。清末改祠为迎宾馆,民国时改建为小学;池畔的祠堂短期作为成都市参议会会址。1950年代以后池子被填平,改称和平街 [78]。

赵云防羌

大邑县城北有一静惠山,山顶有一望羌台,相传赵云曾驻军在此,并筑一土城用以防羌。赵云去世后,蜀汉后主刘禅就将赵云葬于此处,并建有赵云墓祠。 [65-66]

人际关系

播报编辑

关系

姓名

备注

兄长

名不详

赵云还在公孙瓒处之时就已去世

长子

赵统

虎贲中郎督,行领军

次子

赵广

牙门将,随姜维征战,战死于沓中 [67]

女儿

赵氏

嫁给关平,生一子关樾。出处是《关氏家谱》

后世纪念

播报编辑

四川大邑:子龙庙,顺平侯赵云墓

四川大邑赵云墓

赵云因曾在大邑戎兵防羌,故后主敕葬银屏山麓。在大邑县城东1公里银屏山下。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四周有石砌女墙,古柏森森。墓前有清幽雅静的木结构四合院建筑,正中竖有高2.5米、宽1米的墓碑,上刻“汉顺平侯赵云墓”七篆体大字,两侧刻有填金对联“赤胆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山河。”匾文“永烈千秋”。因赵云曾在大邑戍兵防羌,故后主敕葬银屏山麓。

河北正定:赵云庙

河北赵云庙

1996年,正定县人民政府斥巨资将旧庙拆建重修,对外开放。重修之庙占地二十余亩,造型古朴,气势宏伟,其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顺平侯殿。主殿鱼贯中轴,左右配殿翼辅两侧,整个布局开阔大方,整齐匀称。更以碑庭刻石,花草树木点缀其中,由为肃穆典雅。现展出之赵云故里碑,赵云饮马槽,均为庙内原存遗物,部分古代兵器、陶器为正定出土文物。其余木牛流马,红崖天书等无不与三国故事有关者。

赵云庙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与世界文明之隆兴寺、荣国府毗邻 [89]。景点聊缀,相得益彰。为弘扬民族文化,重现赵子龙雄姿,正定县旅游局在原道光年间遗址上重建的赵云庙已于1997年4月13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新建的赵云庙气势恢弘,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其格局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组成,新庙基本保留和丰富了原庙的历史风貌,并与周围的隆兴寺、荣国府等着名景点连成一片、相得益彰。赵云庙的落成开放为中外游客及赵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场所。 [68]

其他祠庙

全国各地关于赵云的庙宇很多,河南南阳南三十里屯东赵云祠墓,四川黎州大渡河守御所安靖坝左赵云祠,湖广桂阳州城外芙蓉山下赵云祠,台湾台南县佳里镇子良里子龙庙等等不胜枚举,其中台湾省人民还将赵云奉为赵圣帝君。

艺术形象

播报编辑

文学形象

演义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罕见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合、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汉先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69-70]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汉中王时封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五位将军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五虎将之名因此成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国勇将代名词。而赵云又有许多机智应变、忠君为民的出色表现,因此在《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其形象是文武双全、近乎完美无缺的。死后被后主追封大将军,谥顺平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