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群情汹汹,一直冷眼旁观的司马昱敏锐的察觉到,此事可能是瘐冰的一个阴谋,他想打倒桓温,然后让自己的侄子瘐援之取而代之,瘐家经营荆州多年,根深缔固,若是真的让瘐援之继任了,那么之前所做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但是自己一时又找不到可以替代桓温的人选来,所以目前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拖,以拖待变。
可是面对如此汹汹的舆情,今天若是不给个处理结果的话,肯定是不行的了。
但是司马昱就是司马昱,作为元皇帝司马睿最好的儿子,司马昱经历了明帝、成帝、康帝三个时代,也经历过王郭之乱、苏峻之乱两次叛乱,见惯了朝堂争夺、刀光剑影,就今天这个场面,对他来说,那都是小场面了。
所以司马昱略微思索一下之后,就对太后褚蒜子说道:“太后,桓温自到任荆州以来,不过半年有余,就闹出了如此多的事情来,说明其中必有隐情,但是荆州一地事关朝廷安危,不可轻易废立官员,万事当以慎重为好,所以臣以为,应当立即召桓温进京,在朝堂之上,亲自向太后及众大臣述职,然后针对这些事情当面质询,听听桓温所说,最后再出处理意见最为稳妥。”
司马昱的提议非常好,既然闹出了这么多的事情,那么桓温必然有推卸不了的责任,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家都是以听别人说,桓温自己并没有上奏任何事情,那么只听一面之词,显然是对桓温不太公平,所以让桓温回京述职,然后当面质询,可以更好的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听完司马昱的提议,褚蒜子非常高兴,本想当即同意,但是又不想改变自己中立的立场,所以就假惺惺的佯装征询其他人的意见,于是便说道:“会稽王此言甚好,我们总不能只听别人的一面之词,就否决一个封疆大吏吧,若是诸位没有什么意见的话,那么就依王爷所言,召桓温进京述职,到时候诸位爱卿再当面质询,如何?”
司马昱的这个建议提的非常好,表面是谁都不帮,只是让桓温回京述职,若是确实做的过份,那么就当场免职就可以了,若是没有此事,那么就应该放人家回去。
再加上褚蒜子明确支持司马昱的意见,其他人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所以也就默不作声。
褚蒜子见没有人作声,心里甚是高兴,当即便让高阳传旨荆州府,让桓温回京述职。
一场风浪,又这么被巧妙的化解了。
然后远在江陵的桓温,没等到朝廷的圣旨,反而等到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情报,如果利用好了,足以让他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