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大张声势的作法很快就收到了效果,让蠢蠢欲动的姚襄立即收敛了许多,其实姚襄一开始也并没有真的打算进攻健康,只是受不住下面人的蛊惑,再加上这机会千载难逢,所以才有了想占领健康的打算,这几个月也是一直在秘密的调兵遣将,准备偷渡长江,占领东晋的京城健康。
但是当姚襄听闻桓温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顺流而下之时,受桓温威名的影响,姚襄担心自己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又被一锅端,所以在思虑再三之后,最终决定放弃攻打建康;
而此时因为前秦军队都已被苻健从前线撤回关中,许多地方守备空虚,姚襄所部皆为北人,北人更加思念自己的故土,此时进军中原是个绝好的机会,所以姚襄决定调头北上,攻打前秦,收复故土;
等桓温率领部队抵达武昌的时候,姚襄的部队早已从堂邑县撤出,豫州刺史谢尚趁机领兵占领了这个地方,所以京城暂时安全了,但司马昱却又开始担心起桓温来。
因为桓温的大军声势实在浩大,不但吓到了姚襄,也吓到了司马昱,他以为桓温真的有十万大军,担心桓温来到京城之后如同王敦一般挟持朝廷,因此时的京城上下根本就无人能够阻挡桓温,所以在姚襄撤走之后,司马昱又急令谢安、王坦之带着朝廷的圣旨去武昌要求桓温就地返回,不得进京。
王坦之和谢安急匆匆的赶到武昌的时候,桓温也得知了姚襄撤军的消息,本就意欲返回江陵的他,在看到王坦之和谢安之后,也已明白了朝廷的用意,于是便故意对王谢二人说道:“看来朝廷防我胜过防贼啊。”
桓温这话让王谢二人都无言以对,所以沉默良久之后,谢安才站出来打破尴尬说道:“京城乃天子脚下,关系天下安危,还是少动兵革的好。”
听到谢安说出如此违心的话,桓温不觉得哈哈大笑起来,桓温本就无意进军京城,他知道王坦之和谢安此次前来,既是代表了朝廷,也是代表了京城内的顶级士族门阀,这些顶级士族门阀前段时间刚刚被司马昱招集起来共同应对桓温的崛起,同时京城也是他们的重要根据地,自然不希望桓温的势力延伸到京城来,他们的态度就是不管你桓温在荆州怎么闹腾都行,就是别来京城闹腾。
当然,为了安抚桓温,司马昱决定让出太尉的头衔给桓温,太尉自何充死后便一直由司马昱兼任,其实已经有名无实,此次让给桓温更多的是有象征性意义。
而此时的桓温对朝廷早已失望透顶,若不是挂念褚蒜子,他才不会管京城的安危来,而王坦之和谢安的到来更让桓温恶心不已,所以直接拒绝了太尉一职的授予,当着王谢二人的面,头也不回的带领大军又重新返回江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