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司马丕这个人,桓温之前接触的不多,对他也没有什么反感的地方,即然不管从哪方面讲司马丕都是第一顺序继承人,那么桓温也就没有反对的理由。
虽然桓温同意由司马丕继承大统,但是褚蒜子毕竟是太后,所以在众大臣都一直同意推举司马丕继承大统后,桓温扔然要求司马昱将廷议结果写成正式公文提交到崇德宫,由褚蒜子盖上太后的大印之后方可生效。
虽然司马昱认为这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因为褚蒜子同意与不同意都没有用,最终还是桓温说了算。
但是鉴于桓温与褚蒜子之间的友谊天下人尽皆知,所以司马昱也就只当是替二人当了会信使,亲自带着朝廷的决议公文去崇德宫的佛堂找褚蒜子盖印。
面对司马昱的苦苦哀求,就算褚蒜子再沉默,也不能无视朝廷的公文置之不理,如果说以前是为了司马氏的江山社稷着想更多的是为了儿子的话,那么现在褚蒜子再出面那就真的是为了司马氏的江山社稷了。
所以最终褚蒜子长长的叹了口气,最终还是屈服于现实,她命宦官高阳去取出大印,然后再重重的给司马昱带来的朝廷公文盖上了自己的大印之后,便不再多发一言。
司马昱自然知道褚蒜子的想法,这能够给自己盖上大印就已经不错了,没有必要再去逼迫一个刚刚失去儿子的母亲再做什么高风亮节的事情了。
等到司马昱捧着盖上太后大印的公文出现在桓温面前的时候,桓温也不由的长舒了一口气,对于桓温来说,这是他能够为褚蒜子所作的最大的努力了。
桓温之所以非要褚蒜子的太后之印,其实就是想把这拥立之功让给褚蒜子,历朝历代以来,拥立皇帝都是大功一件,桓温已经身居高位,没有必要再去什么拥立之功。
但是褚蒜子作为一介女人却不行,现在褚蒜子的亲儿子没有了,司马丕虽然名义上跟褚蒜子是侄婶,但是毕竟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且当时褚蒜子的丈夫司马岳还抢了司马丕的江山,这都难保一但登上大位的司马丕不会报复褚蒜子。
而现在让褚蒜子有了拥立司马丕登基之功,司马丕即便是想要报复褚蒜子,也得考虑一下公众舆论,自然是不敢轻易下手了。
而这,也正是桓温坚持让褚蒜子在朝廷公议的文书上盖章的最根本原因。
所谓爱一个人就要给她想要的幸福,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吧。
升平五年六月,在司马昱的主持下,群臣拿着太后褚蒜子的诏书,前往琅琊王府迎立司马丕进宫即位。
在经过一系列繁杂的礼仪之后,司马丕正式继位为帝,改明年为隆和元年,封弟弟东海王司马奕为新的琅琊王,王妃王穆之为皇后,加封王穆之父亲王蒙为金紫光禄大夫,封晋安县侯,母亲爰氏为安国乡君。
同时司马丕继续尊奉褚蒜子为崇德太后,准其继续居住在崇德宫,身边的宫女侍卫一切照旧。
对于前皇帝司马聃,经众臣商议定谥号为穆皇帝,庙号孝宗,安葬于永平陵。
司马丕登基后也没有忘记桓温,为了安抚桓温,司马丕又加封桓温为侍中、录尚书事,假黄钺,赐其羽葆鼓吹一部。
同时加封桓温长子桓陆为南郡公世子,次子桓济为临贺郡公,三子桓歆为临贺县公,桓氏一门三公,一时间显赫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