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顾良试探着问道:“大人,我想加入府军,寻个小官当一当,不知大人可否应允?”
说完一脸期盼的看着顾良。
顾良没有犹豫就点了头:“可以啊,不过得从小兵干起。”
朱棣有些苦闷,他好歹也是炮兵营的副营长,怎么连平调都不行。
给顾良添满了酒,心有不甘的再次问道:“难道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吗?”
顾良依旧毫不犹豫的点头;“当然有,你可以交三万两银子,给你个百夫长。”
朱棣脸色一黑,对顾良的敬佩又荡然无存。
半个月后的京城中,朱元璋正在书房中处理奏折。
而在他的对面,正站着两个人,一名是户部尚书赵甄吉,另一名是工部左侍郎张珣。
两人来此是因为,工部郎中收到下面人的上报,提及了今年黄河治水之事。
工部左侍郎张珣,正是负责山泽之事的人,查阅了近期黄河流域的各地奏报后,发现今年很可能又会泛滥。
朱元璋对于黄河治理之事颇为头疼,听了张珣的上奏,将视线转向了户部尚书赵甄吉。
“赵爱卿为何同行?”
赵甄吉露出个苦笑的表情:“陛下,张侍郎上报的治水方案太费钱了。”
朱元璋:……
“陛下,虽然福州刚刚上交了一千万两银子,可如今朝廷等着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臣精打细算之下,这些钱也只是堪堪够用。”
“如今若是加上张侍郎的这笔开销,怕是有些捉襟见肘。”
张珣刚要开口解释,就被朱元璋抬手打断。朱元璋也知道治水要花很多钱,可如今大明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揉了揉太阳穴,朱元璋才看向张珣。
“这一千万两银子虽然看似不少,可也不能无节制的花销。说说你那套治水方案,为何需要那么多的银子?”
张珣清了下嗓子,讲起了他查询案牍得出的结论:“陛下,臣查询近期黄河流域周边各县上报的水流情况。发现今年不但水量减少,而且由于气温降低,上游融雪水大量减少。”
“如此一来,就造成了黄河下游流速减慢,因此就会有大量的泥沙碎石淤积在下游流域中。”
“陛下,这种规模的泥沙淤积,臣只在十几年前见过。”
朱元璋听张珣提起十几年前的那次黄河泛滥,顿时心头一紧。
那时的朱元璋还只是一名普通的贫苦百姓。正是由于黄河泛滥,让许多百姓吃不上饭,这才揭竿而起导致元朝由此覆灭。
大明建立以后,朱元璋还特意吩咐人调阅了当年的县志。记录相关治水方案,就是怕有朝一日,这种特大泛滥事件再次发生。
朱元璋犹记得,那时候渤海、清河、新都被洪水淹没,淹没三十一个县,毁坏官阁四万多间房屋。
同时汴河决堤,黄河南侵。导致兖州和禹州的百姓,在汴河地区遭受洪水。几十万人流离失所,上万亩田地被淹,数百万人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