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十员副将并三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奔吕布所在邙山南麓。
邙山南麓。
吕布四千五百人马正在安营扎寨饮马休息。
人可连战三个日夜。
马却不行,必须准时吃料饮水休息。
这时,三丈高简易哨塔上的哨兵发现异常,急忙敲锣,片刻后挥动手中旗帜打出旗语。
吕布抬头盯住旗帜。
等旗语结束,心中便已有数。
西南方。
至少三万人。
全骑兵。
距离三十余里。
但速度不是非常快。
果然来了大部队。
三万人。
十倍于他。
能战,也能战而胜之,但必然是惨胜,且毫无意义。
吕布强迫自己冷静,并在心中默念贾诩之叮嘱。
“不可为战而战,战之无利可图,损一人都不可称之为胜。”
“若有利可图,战之,利小于伤亡,亦不可称之为胜。”
“若获利远超伤亡,战而胜之方为胜也。”
“若战,须知为何而战,更须知如何战而胜之。”
“无关生死存亡,则能不战便不战,能不死战便不死战。”
大意为,要知为何而战,要知如何胜战,不到生死存亡之际不可亡命死战。
兵者,国家大事,不可不察。
他虽无国,却已是一方诸侯。
打每一场仗,都须明白为何而打,是否一定要打,是否做好打仗准备。
那么。
这一场,要打吗?
吕布闭上眼睛,逐个问题向自己提问。
为何要打?
要护送车队过河。
一定要打吗?
一定要打,否则西凉骑浩荡向东,数不清的物资将尽归西凉人所有。
有别的办法吗?
有,直接放弃大批物资便可无损而归。
但是,会折损大批物资以及搬运物资驾驭牛马车辆的上万名民夫。
放弃大批物资只是可惜。
但抛弃上万民夫,有损名声,与既定“争黎民之心”的战略相违背。
所以,这一战,绝不能逃。
那么,必须要血战到底吗?
不。
既然目的是掩护物资与民夫过河,那么只需拖住或者引走三万西凉骑兵便可,无须血战到底。
想到这里,吕布思路豁然开朗。
翻身上马,侧头道:“传令,集结,放弃全部辎重,只留武器铠甲与两日粮草,全军轻装上阵。”
此令一出,三千狼骑毫不犹豫抛弃全部除武器与粮草之外全部辎重,包括从洛阳城里带出来的金银等物。
五百精锐降卒被编入狼骑,也不敢怠慢。
另外一千余降卒则恋恋不舍,更有人愤愤不平。
“凭什么?”
“你让扔就扔,你谁啊?”
“老子就不扔,有本事杀了老子。”
“兄弟们,咱不怕他,大不了一走了之,骑马回凉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