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后续的伊犁河之战,消灭一万哥萨克。以及在湖边堡垒,围歼那两万罗刹步兵。
明军都是占尽优势,以极小的代价就取得胜利。
总的来说,就算是加上蒙古牧民的损失,明军也只用一万人马,就换掉了三万罗刹兵,其中还包括了一万哥萨克精锐。
若是不算蒙古牧民,那么这交换比就更为夸张。
所以这些大明将领,全都没有将罗刹人放在眼里。
在他们看来,那些从哈萨克草原新征募的蒙古人,也就是凑数用的。或者是彻底击败罗刹大军之后,让他们到各处占领城池。
这些弱兵被罗刹人消灭一些,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损失。
众位将领们感叹一阵,还是依照郭靖的指示,去传达命令。
郭靖站在营帐中,看见这一幕,也只是摇头。
自己手下这些将领们,在大明本土作战时,就是连战连捷,敢打敢拼。
在击败了弗拉基米尔的军队之后,更是不把罗刹人放在眼里。
但郭靖却知道,罗刹人的真是战斗力,远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弱。
若非是弗拉基米尔误判形势,想着用自己手中的三万兵马彻底击败明军,他就不会冒险出击,把自己的军队置于险境,大明军队也就不会赢得那么轻松。
郭靖转过身去,开始向朱由检写奏折。
这段时间之中,大明朝廷在草原上建设了驿站,一封奏折,从中亚送到顺天府,只需三十五日。
所以郭靖也知道,皇帝已经命人组织了一支援军,要派到中亚来,增强他手中的实力。
郭靖在奏折里写到:“罗刹兵马约有十万,臣虽有获胜的把握,但却无力全歼敌军。而罗刹毕竟幅员万里,人口千万。”
“若是让敌军的精锐撤回国内,到时候广设营垒,结硬寨,打呆账。而其精锐在后方修养一阵,又有继续作战能力。”
“所以臣的想法,是请陛下多派援军,形成战力碾压的态势。到时候自可痛击敌军,将其精锐一网打尽。”
“若能如此,则罗刹虽然还有广大领土,却无精兵强将,到时候我军舍其外围堡垒,直扑其都城,若能一战而下,便可令罗刹俯首称臣。倘若不胜,也可从容退走。”
郭靖的想法,就是当年蒙古人的经典战术。
蒙古多是骑兵,虽然有回回炮等武器帮助,仍然是轻易不愿攻城。所以蒙古人的做法,就是包围城池之后,在城外也挖一条壕沟,阻碍城内军队轻易突围。
随后在壕沟之外,布下少量骑兵,看管住城内守军。
至于主力部队,则可直扑敌国首都。
这战法不能说百试百灵,但却屡见奇效。现在郭靖提出这建议,便是因为它真的有用。
不过一切的关键,还是要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让他们没有机动兵力来为城市解围。
郭靖写完奏折后,立刻令人送往顺天。接着,他目光投向西方。
“哈萨克人虽然不能打,但他们放牧的本事却不错,有了他们提供的牛羊,我军可以在草原上坚持一年。”
“我倒是要看看,这罗刹人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