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解释道:“陛下,我大明的科举只考四书五经,虽然能中进士的,总不会是蠢人,但也不通实物,只能循规蹈矩,怎能斗得过那整日在下边的小吏?”
“若是给进士几年时间,耳濡目染之下,倒是也能弄清楚这里面的门道。但等到三年期满,这些人就升到府中去做官,那留在县里当官的,自然就是无能之辈。”
“他们被小吏玩弄于鼓掌,陛下的法令经过他们这么一歪曲,肯定是要出岔子的。”
朱由检听完这话,颇有些无奈。
萧何跟着刘邦起兵之前,就是沛县的主吏,对于这些门门道道,他可是一清二楚。
既然他都如此说,这事情恐怕还真是难办。
朱由检叹气道:“难怪太祖当年要大办空印案,想来就是被这帮人给气到了!”
听见皇帝提到空印案,在场官员立刻后背一凉。
这可是洪武年间牵扯几万人的大案。
他们连忙起身说道:“陛下,您不会是要兴大狱吧?”
朱由检冷哼一声:“若是这重修两册的事情办的不好,兴大狱,也未尝不可!”
不过朱由检心中却叹了口气,知道这事情没有什么可行性。
太祖年间,大明朝的国运蒸蒸日上,洪武皇帝办了几万个不听话的小官小吏,转头就能找到另一批可靠的官吏替代他们。
但大明朝到了自己手上时,外表上看花团锦簇,内里却已经腐朽了。
就算朱由检学着太祖,也抓那么些人,后续填补空缺的,也不会是什么好人,说不定与劣绅勾结的还更厉害些。
他心中想到:朝中的大明官员,都与乡绅联系颇深,让他们想办法对付乡绅和小吏的联合体,估计是不行的。
看来此事,还是得让我招聘出来的人来办。
萧何办事能力不错,但手段还是太软,也不屑于用阴谋诡计。
看来这事情,还是不能让他来办……
此事,必须要用阴险毒辣的人,才能做成。
朱由检想到这里,开口说道:“朕派遣司马懿去都督倭国,已经快三年了,朕有意让他回国述职。”
听到皇帝这生硬的转折,在场的文官们心里都清楚,这是陛下要让司马懿回朝,来主持重修两册。
若是平常,他们担心司马懿拦住了自己加官的路子,定然反对这个提案。
但现在,他们生怕皇帝一怒之下,真的大开杀戒,最后杀到朝官的头上。这时候让司马懿来主持此事,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年皇帝派司马懿去江南,抄东林党的老巢,虽然最后不免也杀个人头滚滚,但终究没有发展到兴大狱的程度。
于是他们纷纷说道:“陛下言之有理,臣等毫无异议。”
朱由检点头说道:“那就给倭国传信,令司马懿交接倭国事务,立刻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