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没有在意这个插曲,和司马懿走出酒楼之后,重新来到大街上。
此时天色又晚了些许,街上的行人却更多了。
大明接连讨平建奴和蒙古之后,这京城从本来的前线,一跃变成了大后方。
于是朝廷也逐渐取消了宵禁,因此这京城便逐渐热闹起来。
司马懿见皇帝兴致颇高,小声说道:“据户部的说法,现在京中人口已经超过百万了。当年战国策上,说齐国都城人口之多,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这话虽然是夸张,但我大明的都城,现在倒真能做到几分。”
朱由检听完,笑着点头。京城越是繁华,便越是体现他的治国成果。
不过走了一段路之后,朱由检突然想到什么,转头对司马懿说道:
“这人口众多,却也不光是好事。等回去之后,你记得通知五城兵马司,一定要注意防火,更要清除城中鼠患。”
听到这话,司马懿轻轻点头,口中称是,心里却有点疑惑。
陛下提到防火,这不算什么。
大明的皇宫没事儿就着火,上一次大火发生在万历二十五年,把三大殿、后三宫都给烧了。
万历皇帝本就不爱上朝,三大殿烧了之后,他更是找到了借口,干脆把大朝会给听了。
后来,等到天启皇帝继位,朝廷又经年累月地对外开战,府库空虚,就一直没有修好。
到朱由检继位之后,才在抄了东林党的家之后,挤出些银子,终于把这大殿修好。此时距离当年的大火,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
所以皇帝提醒京城防火,这倒是再正常不过。不过要清理鼠患,这却有些让他摸不着头脑。
不过司马懿没有问,朱由检也并不解释,二人在内城转了一圈之后,见天色实在太晚,便转头回了皇宫。
此时,宫外仍然聚着一堆大臣的管家,时刻探听着动向。
朱由检见状,便叫来一队锦衣卫,混在他们当中,进入了皇宫。
那些管家们抬眼一看,见到是锦衣卫,也没有在意。
朱纯臣造反的新闻一出,皇宫要加强防卫,增添锦衣卫,倒也是正常的。
朱由检回宫之后,拉着司马懿回到御书房,对他说道:“这朱纯臣造反的事情,到底该如何处理,才最为有利?”
司马懿这一路上也在思考,现在听到皇帝开口,他立刻说道:
“陛下,现在朱纯臣这么一闹,却是给其他几家国公解套了。”
朱由检轻轻点头,他拿出一份奏折,递给司马懿:“这是保定巡抚从南边发来的奏报,他带着的衙役已经搜查了山区,在一个山谷里堵住了勋贵们藏着的佃户。”
“现在大兵已经把他们团团围住,那些佃户不敢反抗,也不敢逃走,主动投降。现在衙役们已经开始查点人头,马上就能把准确的数字报告回来。”
司马懿一边看着奏折,一边听皇帝讲话,他叹了口气,说道:“陛下,若是这朱纯臣晚几日再闹,让佃户被捉的消息先传回来,或许还好一些。”
朱由检有些后悔,他本打算逼着朱纯臣主动跳反,到时候好好收拾一下勋贵们。
哪里知道这朱纯臣居然如此废物,竟然会被勋贵们反杀,搞得灰头土脸,反而让勋贵们成了忠臣。
朱由检心中有些无奈:现在国公们刚刚平息一场“叛乱”,自己要是立刻对他们追究隐匿人口的责任,似乎有些卸磨杀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