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盐比粗盐更美味,价格又一样。
人们当然会选择购买精盐,而不是粗盐。
事实上,赢臻将精盐的价格定得和粗盐一样。
他所卖出去的精盐,基本上没有盈利,甚至有些亏本。
但赢臻想要占领粗盐的市场,这种方式绝对是最有效的。
许多原先销售粗盐的盐庄生意惨淡。
他们不得不降低价格,试图吸引人们购买粗盐。
然而,即使降低了价格,许多人仍旧选择购买精盐。
因为一旦尝过精盐,人们很难再接受粗盐的味道。
因此,面对粗盐市场的萎靡不振。
众多贩卖者无奈地结束了他们的生意。
而那些依旧坚守的盐场,纷纷转向更有市场的细盐,成为了细盐的销售者。
粗盐的价格如同石头一般,开始向下坠落。
平民百姓对粗盐的冷落,让盐商们不得不以相当低廉的价格出售给赢臻的盐场。
因此,曾经的粗盐商人,不得不改行成为豫南盐场的粗盐供应商。
而从豫南盐场购买细盐进行贩卖。
豫南盐场因细盐生意的火爆,规模不断扩大,相较之前已是天壤之别,足足扩大了十多倍。
如此盛况,同样提升了盐场细盐提炼的效率,也是增长了十余倍。
咸阳城犹如繁星般闪耀,吸引了七国的商贾和旅人。
在咸阳城中,细盐的销售如同热火一般燃烧。
不久之后,十国的商贾和游客将这股火焰带到了其他国家。
在其他国家,细盐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众多商贾从豫南盐场购入细盐,再带往余下的六国进行销售。
如此一来,豫南城内七国商人络绎不绝。
盐场所提炼的细盐流向七国,取得了巨额的财富。
豫南城因此被七国之人誉为“盐都“。
豫南盐场所赚取的财富,甚至超过了造纸厂,令人惊恐。
每天,豫南盐场都为赢臻带来源源不断的金钱。
七国之人只要用餐,赢臻就会赚钱,可见这是一个如何庞大的市场。
因为盐贩的商人频繁来往。
豫南城这座城市也变得更加活跃。
这些商人来到豫南城,自然会在醉仙楼吃饭,使得醉仙楼的生意也有了显着的提升。
然而,一个醉仙楼已无法满足商贾们的需求。
因此,赢臻在豫南城又开了几家酒楼。
因为盐场的商业活动日益频繁,使用金币和铜钱付款变得十分麻烦。
一是携带不便,二是清点耗时。
于是,赢臻决定在豫南城建立钱庄,发行纸币。
其实,早在过去,赢臻就有过发行纸币的想法,但一直未能实施。
现在,他决定在豫南城发行纸币。
赢臻在豫南城挑选了一块土地,开始找人建造钱庄。
同时,他也亲自开始设计纸币的样式。
但是,发行纸币必须要用到印刷术。
尽管如今,赢臻还未掌握印刷术这种技能。
但他决定再次进行抽奖,如果能抽中印刷术,那就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