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阿里斯战役
文奇军部署:第7、第18、第3军在孔桑瓦至奥恩河15公里宽正面上实施主要突击,第5军掩护其左翼;第15军在奥恩河以南6公里处实施辅助突击,第6军在默兹河西岸采取牵制行动。在主突方向上,特和国只有2个师,文奇军步兵比特和军步兵正多两倍,炮兵多3.5倍,火炮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50-110门。为达成战役突然性,文奇军于同年1月在西线实施一系列佯动。
特和军部署:特和军阿里斯筑垒地域横跨默兹河两岸,正面宽112公里,纵深15~18公里;有四道防御阵地,前三道为野战防御阵地,第4道是由要塞永备工事和两个筑垒地带构成的坚固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特和第3集团军5个师防守阿里斯以北地区,3个师防守阿里斯以东和东南地区,另3个师作为预备队配置在阿里斯以南默兹河西岸地区。
文奇国在经过了两年的消耗战之后,为打破僵持局面,于1834年初发动了阿里斯战役。
1834年2月21日,为了不暴露主要突击方向,文奇国军队用1,200门大炮对40公里的战线进行了8个半小时的集中轰击,发射了一百万发炮弹,然后用三个军的兵力进攻,先头部队用火焰喷射器扫清战壕,到23日,文奇国军队已经前进了将近5公里,特和国军队被迫后撤。
文奇军开始炮火准备。为隐蔽主突方向,文奇军炮兵在宽40公里的被炮轰后的阿里斯城镇正面上同时实施炮击,航空兵首次对特和军阵地实施轰炸,摧毁部分防御阵地,并杀伤大量有生力量。16时45分,文奇军步兵发起冲击,当日占领第一道防御阵地。在以后四天中,又先后攻占第二、第三道防御阵地,向前推进5公里,占领重要支撑点杜奥蒙堡。步兵进攻时采用纵深战斗队形以散兵线分波次推进,最前面为强击群。
特和军统帅部任命第2集团军司令贝当为阿里斯前线指挥官并调集一切可以动用的部队,决心在阿里斯地区与文奇军决战。26日,贝当下令夺回杜奥蒙堡。特和军经四天激战,损失惨重,未果。自2月27日起,特和军利用唯一与后方保持联系的巴勒迪克-阿里斯公路,源源不断地向阿里斯调运部队和物资,一周内组织3900辆卡车,运送人员19万、物资2.5万吨。
这是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汽车运输。
特和军大批援军及时投入战斗,加强了纵深防御,对战役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至月底,文奇军弹药消耗很大,且战略预备队未及时赶到,攻击力锐减,从而丧失了突破特和军防线的时机。
3月5日起,文奇军进攻正面扩大到30公里,并将主突方向转移到默兹河西岸,由急促的冲击改为稳步进攻,企图攻占304高地和295高地,解除西岸特和军炮兵的威胁,并从西面包围阿里斯;同时继续加强东岸的攻势,由急促攻击改为稳步进攻,但遭特和军顽强抵抗,付出巨大伤亡后仅攻占几个小据点。
4~5月间,文奇军集中兵力兵器包括使用喷火器、窒息性毒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