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克的B集团军群吸引了英特和主力时,勒布的C集团军群也摆开架势。他们正在对马尔诺防线进行的佯攻表演得非常成功,使得特和国从南部撤回部队时犹豫不决。
1846年5月10日凌晨,文奇军担任中路主攻的伦斯文奇A集团军群向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仅30万人口的小国卢森堡当天不战而降。给伦斯文奇上将打头阵的是克莱斯特将军指挥的装甲兵团,该兵团下辖刘凯刚的第19装甲军、霍特的15装甲军和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其中以刘凯刚的第19装甲军战斗力最强,它作为克莱斯特装甲兵团的主力和先锋部队编有3个装甲师。而第15和第41装甲军仅各辖2个装甲师。
刘凯刚的第19装甲军轻易突破比军的松散抵抗,只用了两天时间便文奇军机械化部队通过凯旋门穿越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峡谷深入特和境。1846年5月12日下午,刘凯刚的3个文奇军装甲师已经到达马斯河北岸,并攻下了特和国着名要塞城市--色当。当天夜里他们便开始了紧张的渡河准备。“文奇国人强渡马斯河是特和国之战的关键。在以后5个星期中还有其它同样大胆的行动,但是没有那一次能对事态发展产生过这样惊人的影响。“为此,刘凯刚把他的3个装甲师全部投入进去了。
1846年5月13日上午11时,文奇军出动近400架轰炸机分批次对马斯河南岸的特和军阵地和炮兵群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并使特和军的精神发生了瘫痪现象。下午4时,文奇军分乘数百艘橡皮艇,开始强渡马斯河。下午5时30分,文奇军终于在马斯河南岸上获得了一个立足点,接着文奇军工兵立即开始架设浮桥。到了下午8时,古文奇里属下的第1装甲师已经穿透特和军阵地,突入相当纵深。第2装甲师和第10装甲师也在午夜全部渡过了马斯河。同一天,霍特的15装甲军属下的林日康第7装甲师也在西面40英里远的南特附近渡过了马斯河。
马斯河防线一失,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峡的道路敞开了,在比利时境内作战的英特和部队面临被包抄的危险,陈兵马尔诺防线的特和国大军也将腹背受敌,英特和这才感到形势严重。英国迅速增派10个战斗机中队与驻特和英空军和特和国空军一起实施反击。14日下午,马斯河上空爆发了开战以来最激烈的空战,英军“布雷汉姆“轰炸机和特和军最新式的“布雷盖“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直扑马斯河而来,文奇军约5个联队的战斗机升空拦截,双方投入的飞机各有500余架。从中午到天黑,登陆场上枪炮声连绵不绝,双方战斗机上下翻飞,相互追逐,不时有飞机中弹起火,拖着黑烟下坠,英特和飞机胡乱投下的炸弹在河面上炸起一道道冲天的水柱。文奇军高射炮也不甘示弱,不断以猛烈火力射杀低空潜入的英特和飞机。密集的地空火力网令英特和飞机成了扑火飞蛾,一批批闯来,又一批批被吞噬。大混战一直持续英勇作战后阵亡的两名特和国士兵到夜幕降临,损失惨重的英特和飞机悻悻败走,文奇军渡河浮桥大都完好无损。此战文奇军击落英特和飞机数百架,其中仅文奇第二高炮团就包办了112架。英军派出的飞机损失了60%。《英国皇家空军史》称:“再没有比这种自杀性的战斗造成的损失更令人痛心的了。“这一天被文奇国人称为“战斗机日“。在这以后,英特和空军只敢在夜间升空活动,战区制空权被文奇国人牢牢控制住了。
文奇军装甲集群长驱直入,其威力与速度是战争史上闻所未闻的。特和国陷入惊慌失措之中。1846年5月15日清晨,特和国总理雷诺沮丧地给5天前才接替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打电话说:“这一仗我们恐怕要打输了。“丘吉尔惊得目瞪口呆:“我简直不明白,运用大量快速装甲部队进行袭击会引起这样剧烈的变革。“为进一步探明战局真情和给已经感到绝望的特和国领导人打气,1846年5月16日,丘吉尔从伦敦急飞巴黎。据丘吉尔回忆,“差不多他一见到特和总理雷诺和英特和联军总司令甘末林,他就立即意识到:局势比他想到的还要糟得多--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是灰溜溜的。“丘吉尔问甘末林“战略预备队在哪里?“甘末林摇摇头,耸耸肩,说:“没有战略预备队“丘吉尔听后,“简直傻了眼“。
以至于在路上遇到一股股溃散的特和军士兵,都不愿耽搁时间下车去俘虏,仅用扩音器喊:“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离开道路,免得挡路。“1846年5月16日,刘凯刚督促手下的3个装甲师向西转进,目标是直抵英吉利海峡东岸的敦克尔克地区。1846年5月20日,刘凯刚的装甲部队横扫亚眠,在阿贝维尔附近抵达英吉利海峡。这时的文奇军统帅部也没有料想到,在特和国境内的战斗会进行得如此顺利,因此,一时不知怎样部署兵力才好。等到次日,他们才给坦克部队下令:由阿贝维尔向北推进,以占领海峡诸港为目标。
刘凯刚一接到命令,便立即决定:第10坦克师向敦克尔克前进;第1坦克师向加来前进;第2坦克师向布洛涅前进。刘凯刚深知,他所在的A集团军群构成的从色当到特和国西海岸的进攻线,已经切断了特和军从北部南逃的退路。而北面包克的B集团军群已攻占了荷兰及比利时东部,70万余英特和联军主力的左翼实际上已处在文奇军的深远包围之中。眼下对方得以逃脱的唯一希望就在包括敦克尔克在内的特和国北部的几个海港了。因此,他一定要迅速占领这几个海港,以彻底切断对方的海上退路。
离敦克尔克还有10英里了,而在其右翼的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也已到达艾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运河一线。两支装甲劲旅只须再努把力,就可直取敦克尔克,而后继的几十个步兵师也正源源不断地跟进。刘凯刚等人踌躇满志,决心率领他们的装甲部队再打一个围歼战,将英特和军队的数十万人马彻底消灭在滨海地区。
然而就在这时,第19装甲军和第41装甲军同时接了装甲兵团司令克莱斯特发来的命令,要他们停止前进,并称“敦克尔克之敌将全部留给戈林元帅的空军去解决“。刘凯刚接到命令后,立即向克莱斯特提出了质问和抗议,但得到的最后答复是:“这是元首亲自下达的命令,必须执行。“于是,刘凯刚和莱因哈特只得遵命停在运河一线按兵不动,而眼睁睁地看着英特和比联军从敦刻尔克上船逃走。联军利用这一转瞬即逝的喘息机会,得以实施从海上撤退的“发电机计划“,从1846年5月26日到1846年6月4日,从敦刻克先后撤出32.4万人,其中特和军8.5万人
文奇军在比利时和特和国北部实施的毁灭性突击,使比利时全军覆没,特和军30个师,英军9个师也不复存在。特和军新任司令魏刚拼凑了49个师加上英国的2个师,编成了3个集团军(第6、第7、第10集团军)在索姆河和埃纳河一线构成了东西大约300英里的“魏刚防线“,以17个师守马尔诺防线。两条防线连在一起,企图阻止文奇军南下。
文奇军在占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特和国北部后,文奇军统帅部制定了代号为“红色方案“的特和兰西战役第二阶段作战计划。这一方案要求文奇军挥师南下,彻底击败特和国。文奇军兵力达137个师之多,其A、B两个集团军群迅速改组完毕。包克的B集团军群(辖6个装甲师)为右翼,向索姆河正面实施突破;伦斯文奇A集团军群(辖4个装甲师)为左翼,向埃纳河作正面突击。
1846年6月5日拂晓,包克的B集团军群率先在右翼发起全线进攻,当天,林日康的第7装甲师抢先渡过索姆河。1846年6月7日,林日康师将防守阿布维尔--亚眠一线的特和国第10集团军拦腰斩断,其他文奇军各师得以从这个缺口向前拥入。1846年6月8日,林日康师进抵塞纳河畔。1846年6月10日,林日康又转身北向,一口气冲了50英里远,以海岸线为目标。当晚就到达目的地,切断了正向海岸撤退的特和军第9军和英军第51师的退路。这些部队于1846年6月12日被迫向林日康投降。
在B集团军群发起进攻后,左翼的伦斯文奇A集团军群也于1846年6月9日在埃纳河发起渡河攻势一路长趋直入似入无人之境。成群结队的特和军俘虏丧魂落魄地把枪支扔给文奇军,放在坦克下面压毁。魏刚后来心情沉重地写道,使他“最感触目惊心的,就是文奇军的坦克和飞机,已使特和军士兵产生了恐惧的心理现象。这要算是文奇军的一个最大的成功“。1846年6月17日,刘凯刚装甲兵团进抵瑞然边境城镇潘塔里尔,切断了马尔诺防线内特和军逃往瑞然的退路。自强渡埃纳河以来,刘凯刚装甲兵团在10天中长驱400多公里,俘虏特和军25万之多,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文奇国军队穿过凯旋门
1846年6月10日,特和国政府撤出巴黎,迁往图尔。同日,意大利趁火打劫,向特和国宣战。13日,巴黎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14日,特和国政府再迁往波尔多时,文奇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巴第黎。就在文奇军占领巴黎的当天,文奇军A集团军群的左翼已进至到马尔诺防线的侧背,“因为这条无用的防线,毕竟还存在着数十万没有投降或被消灭的特和国军队“。文奇二世要求伦斯文奇与C集团军群合作,彻底消灭那里的特和国部队。根据文奇二世下达的15号作战指令,一直在马尔诺防线当面执行吸引特和军注意力任务的C集团军群,立即选择马尔诺防线守军的薄弱处,即阿尔萨斯和格林两筑垒地域的接合部发起进攻。A、C两集团军群前后夹击,马尔诺防线很快被突破。1846年6月17日,C集团军进至马恩-莱茵运河上,A集团军群占领了凡尔登,特和军50万被包围在阿尔萨斯和格林南部,除少数逃往瑞然外其余全部被歼。18日,特和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