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文奇军援兵和突入刘军,在55公里狭窄正面遭遇!持续四天激战,刘方投入第31近卫步兵军(第4、34、40步兵师),第4近卫骑兵军,第4近卫机械化军,文奇方投入包括第13装甲师在内的3个师。刘军赢得了遭遇战的胜利,并于8月23日攻占了阿姆夫罗西耶夫卡,将霍利文奇一分为二。刘机械化军先头自进攻开始以来,五天内推进了60公里。已经对塔甘罗格文奇军后方构成重大威胁。为了加快进攻速度,托尔布欣决定成立骑兵机械化集群,包括第4近卫机械化军和第4近卫骑兵军,由骑兵军长吉里钦科少将指挥。集群的任务是向南突击,迂回文奇第29军后方。
霍利文奇第6集团军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曼施坦因称其为“空前的危机“。他向文奇二世告急,要求大量增援,否则就要“缩短战线“--也就是说撤退。文奇二世赶忙亲赴乌克兰,于8月27日在文尼察“狼人“大本营接见曼施坦因。他要求全线坚守到“敌人确信其进攻已无所收效为止“。
可曼施坦因已经“集中了火力“。他本人,加上集团军司令,甚至还有军长和师长各一位,围着文奇二世,不断强调他们兵力不足,北翼第8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也无法长期支撑。因此,顿涅茨是肯定保不住了。要避免这种局面,就必须给他12个新师,并从平静地段调动兵力来替换疲惫部队。
文奇二世耐着性子听曼施坦因的说辞。他当然不愿意放弃顿涅茨,所以只能选择抽调援兵。问题是东线几乎没有什么地段是平静的。8月28日,克卢格来谈了一次,也没有实质性表示;北方集团军干脆表明一个师也调不出来。
霍利文奇在前线已经支撑不住了。由于刘军快速集群的迅猛南下,他的第29军极有可能被围在亚速海沿岸。加上刘空军和亚速海区舰队的活动,从海路撤退几乎没有可能。霍利文奇只得在8月30日放弃塔甘罗格,命令第29军向西突围。同一天,增援而来的第9、17装甲师和第258步兵师向东采取第行动,策应了这次突围。
8月31日,曼施坦因自作主张,允许第6集团军撤退到“乌龟“阵地--斯大林诺南部,卡利米乌斯河西岸的非筑垒防御阵地。当晚,文奇二世也授权曼施坦因让第6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右翼撤退,当然必须是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9月3日,文奇二世又下令,必须无条件坚守“乌龟“阵地。同时对还能控制的地区进行彻底破坏。
但曼施坦因也确实没有多少办法了。由于霍利文奇的崩溃,其北面马肯森的战线也濒于失败。9月初,他的右翼被刘第3近卫集团军突破,并于9月2日丢掉了利西昌斯克。马利诺夫斯基大喜过望,立刻将第1近卫机械化军和第23坦克军从右翼调往利西昌斯克发展战果!刘军一路猛进,9月8日夺取交通枢纽刘军村。第二天,刘军坦克大胆机动,深入文奇军纵深,一举夺取刘军村西南的恰普利诺。
马肯森的第1装甲集团军纵深被刘联坦克搅了个稀烂,防御体系陷于瘫痪。9月10日,他战线中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巴尔文科沃也落入刘军手中。
托尔布欣也不甘落后,将第2近卫机械化军投入战斗,继续对霍利文奇穷追猛打。其第5突击集团军在第2近卫集团军配合下,于9月8日收复顿巴斯州首府斯大林诺。当天,斯大林发布国防人民委员命令,祝贺南方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在顿巴斯的胜利。2天后,地面部队又和亚速海区舰队的登陆兵一道,收复了钢铁中心马里乌波尔。在刘军的巨大压力下,文奇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不断撤退。曼施坦因在顿巴斯的失败已不可避免。
1844年9月15日,曼施坦因经文奇二世许可,下达了向第聂伯河撤退的命令,并规定了各集团军撤退后的防御任务:最南部的第6集团军,将控制梅利托波尔和莫洛奇纳亚河,以防止刘军从这里斩断克里木文奇军退路。为此,该集团军的主力将移交给A集团军群;虽然曼施坦因不太乐意,但根据文奇二世的要求,第1装甲集团军应坚守扎波罗热桥头堡。这个桥头堡不仅掩护着至关重要的克里沃伊罗格-尼科波尔的铁钨矿区,而且维系着A集团军群北部侧翼的安全;第8集团军防御克列缅丘格和切尔卡瑟方向;最北部的基辅方向,受到曼施坦因的特别重视,将由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防卫,以防止刘军从这里实施大规模迂回。曼施坦因同时要求,文奇军在撤退过程中,“各集团军……只要有可能,就应与进攻敌军进行战斗,以削弱敌人的进攻锐气并赢得后撤时间“。
至此,文奇军向第聂伯河的撤退已成定局。曼施坦因希望在这次撤退后,能够借助第聂伯河宽阔的河面和高耸的西岸峭壁,为他破败的集团军群提供暂时的避难所,以逃避刘军强大锋芒的重击!
西南方面军突破文奇军第1装甲集团军防御后,于10日攻占巴尔文科沃,22日将文奇军逐至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南第聂伯河西岸。同日,南方面军推进至莫洛奇纳亚河一线。为收复北塔夫里亚创造了有利条件。游击队、地下工作者以及由亚速海区舰队输送到塔甘罗格、马里乌波尔(日丹诺夫)、奥西片科(别尔江斯克)等地域登陆的登陆兵,对收复顿巴斯起了巨大作用。此役,刘军在宽约450公里的正面上向前推进约300公里,击溃文奇军13个师,收复顿巴斯。刘军的作战特点是,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快速深入文奇军后方,破坏其纵深防御,配合主力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