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婉梅是第一次遇见赵祈安的同窗,觉得直接开口去唤他的话,好像有些失礼,就站在侧门口轻咳了一声。
赵祈安听见声音,猛的转过身来,看到是宋婉梅,面上紧张的神情明显一松,随后又多了几分懊恼。
宋婉梅自认为她对赵祈安还算有一点点了解的,他虽然年纪尚小,很有些书呆气质,但赵夫子多年的教养,绝对不是个会失礼的人。
此时宋婉梅来找他,他只对身旁的人道了句:“我有事先过去了,咱们以后再聊!”就直接转身过来,急急的挽着宋婉梅进了侧门,丝毫没有要介绍一句的意思,反而像是极不愿宋婉梅看到那人似的。
宋婉梅很是疑惑,既然能避开众人单独说话,那么他们两人的关系一定非比寻常,若是交好的同窗,为什么又不介绍给她认识?
她临进门时又转头看了那人一眼,那人生得虽称不上俊朗,倒也算周正,许是读书人都没晒过太阳的原故,那人皮肤很白皙,身材中等,穿着读书人常穿的长衫,虽比不上赵祈安这种少有的秀美,但在榆林县这种遍地乡巴佬的小地方,那人也算是个“玉树临风”般的存在了。
宋婉梅心里是拿赵祈安当亲弟弟看的,有事自然直接开口问:“那人是谁呀?你们怎么还要出来说话?”
赵祈安支支吾吾:“去年去丰乐县读书时认识的!”
“同窗?”
赵祈安点头:“算是吧!”
什么叫“算是吧”,回答的这么敷衍,这里面一定有事儿!
宋婉梅见他不想多说,也就没有过多追问。
向人打听一件人家不愿说的事,只会招人厌烦,宋婉梅活了两辈子,这点眼色还是有的。
再说,赵祈安又不是她的奴仆,又不是她的私有财产,她想让他怎样,他就得怎样,他既然不想说,那尊重他就是。
他们来到前院,院子里仍然像前头那般乌央央站满了人,也正好轮到六房上前祝寿,宋婉梅带着小妹、宋梁、赵祈安,几人一起欢欢喜喜的向老太爷磕了头,赵祈安代表六房向老寿星道了一大段祝寿词,很多人都听不懂,但不乏有人装模作样一个劲的点头夸赞“有文采”。
随后就是吃席,还是老规矩,未婚的男女不能坐桌,父子不能同桌,于是桌上坐着一圈,周围再围上一圈,所占的地方就大。
大房的地方有限,只摆了六张桌子,这样就只能让客人分几波坐桌了。
头一波自然是族里辈份最高的长辈和一些贵重的客人,之后按客人的身份、辈份等依次请客人坐桌。
本来宋婉梅他们几个无论怎样都不可能是头一波的,但谁让他们招老太爷和两位贵客姑奶奶的喜欢呢!
尤其是大姑奶奶,非要拉着她们姐妹俩坐自己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