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之中,旱灾的情况,已经传到了赵王宫了。
此时的众人,都在等待着赵王的决定。
“大王,我们赵国正在面临着旱灾,是否需要制造水车?”
“制造水车?可以啊!我们赵国的国库,还有多少的钱财?”
“回禀大王,五万两!”
“多少?”
“大王,我们的税收要等秋收结束之后,才可以收上百姓的税收,故而,我们赵国的国库之中,只剩下五万两白银了!”
“五万两?寡人要是抽调一半的钱财出来,可够制作禹水车啊?”
“这…!”
这个问题,想都不用想,肯定是不够的。
就算是五万两全部拿出来,都是不够的。
而偏偏赵王连五万两都不愿意拿出来,这就说明了一件事情,赵王并不是特别乐意拿出钱财来制作禹水车。
所以,朝中的朝臣,不得不好好的思考这个问题。
“够就是够,不够就是不够,你有什么不敢说的?”
“回大王,不够!”
“既然不够的话,那就就此作罢!”
“让各地的官员,因地制宜,合理的解决旱灾的情况吧!”
所谓因地制宜,合理解决,其实就是自己解决。
而且,还是不给钱,空张一张嘴的解决。
就好像这旱灾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一件小事,只要动动嘴皮子,就可以轻易解决一样。
赵王如此态度,让很多赵国的权臣目瞪口呆。
一些忠良之辈,更是满脸不敢相信。
“大王,大王,不可如此啊!”
一道哀嚎声响起,是一位寒门出身的官员,在这个时候叫冤。
也只有这些经历过疾苦的寒门官员,他们才更加愿意为百姓们发声。
就算是他们说出这样的话,有可能得罪赵王。
甚至更多人。
“不可?什么不可?”
“大王,百姓和地方的手段有限,旱灾来临,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应对啊!”
“所以微臣恳请大王,一定要救一救那些受灾的百姓啊!”
“救?寡人无钱,寡人该怎么救?”
“大王,可以让大家凑钱,邯郸贵族无数,只要诸位大臣,或者邯郸权贵愿意捐献一点钱财的话,那帮百姓们度过旱灾,不是什么难事啊!”
“比如丞相大人,拥有万贯家财,想来捐出五万两白银,对于丞相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吧!”
此时的郭开也有点发懵,他没有想到,这一件事情还会扯到他的身上来。
要知道他最近一段时间,可是比较安静的。
毕竟铜矿亏的钱太多了,手中无钱,心中发慌,说话都没有那么有底气了。
但是现在,有大臣竟然要他主动出钱,救济百姓,而且一出就是五万两,这让郭开瞬间就急了。
“你在放什么狗屁,我哪来的万贯家财!”
“这一段时间,本相都是喝稀的,连肉都不敢吃,你哪只眼睛看到本相有钱了!”
“还一开口,就叫本相捐赠五万两白银,你为何不捐赠五万两白银啊!”
“微臣要是有,微臣绝对愿意捐赠五万两白银!只是微臣家中拮据,根本就没有五万两白银啊!”
“怪不得叫我捐赠,原来你没这个钱,不用捐赠,所以站着说话不腰疼啊!”
“本相实话告诉你,本相没钱!你实在愿意捐的话,就将你家中的钱财,全部捐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