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变三爸了?”看张远给自己说话了,葛晓阳反而兴奋起来。“怎么跟我爸一个口气啊,你放心,我会考上的。”
“别希尔马虎的,面试让老师问住,看你怎么办!”张远又一次提醒她。
“好好,我听你的,越来越像我爸了!我跑省城来就是为了躲他们二位的唠叨的,结果到省城照旧有人唠叨。”葛晓阳一脸的无奈。
张远张嘴又想苦口婆心地劝说,但又一想,她终究跟自己没什么关系,说多了也不会听。
便又闭上了嘴。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零零后,个性都很强,根本不会听说教。
张远一个90后,已经感觉自己老了。
自己一个失败的小人物,也没有资格去劝年轻人。
他只好继续继续看书,《王阳明大传》已经看过一遍,日本人的行文风格,他并不喜欢,总觉得怪怪的。就像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他一直也不喜欢,翻译过来的东西,总是缺少一些本土文字的韵味。要不是老师逼着读,他是不看的。
葛晓阳看张远在读书,有些无趣,自己也打开硕大的行李箱,从里面拿出一本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放在床头柜上,却迟迟不愿打开。
她心中有些烦闷,这两周的生活其实是自在的,吃的不错,玩的不错,身边还有个可以解闷的三哥。
只是周雯来家里一趟之后,三哥好像变了个人,对自己爱答不理的,欢乐的气氛少了很多。
她并不知道张远疏远她并不是因为周雯,而是因为其他原因。
经过两周的相处,她对三哥其实是有些好感的,甚至觉得以后找男朋友就得按照这个标准找。聪明、能干、幽默还非常体贴、很会宠女人。
只是两人年龄相差太大,差了整整十岁,所以她也没往其他方面想。但一想到周雯要抢自己的三哥,三哥好像也不争气,见个女人就倾心了,这让她的内心有些不舒服。
张远看马上闭市了,放下书本,做复盘工作。
“三哥,炒股是不是得学很多东西啊?”葛晓阳还是耐不住寂寞,凑了过来;
“怎么说呢,反正我当初把《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原理》等经济学基本课程都看了一遍,虽然学的不仔细,但基本的常识都了解了。我估计你箱子里的专业书我都看过。”张远一没留神,话又多了。
“哦,你还挺厉害呢,我看这些书可枯燥了。”葛晓阳看三哥终于打开话匣子了,赶忙接上话茬。
“学完之后,懂这么多,看着有用,其实用处不大!”张远话锋一转。
“虽然没用,但益处却不少。”张远平时很少跟人交流,当打开话匣子,就刹不住车了。
他指着书桌上的《王阳明大传》说道:“阳明先生前期博览群书,学贯儒释道,但最后龙场悟道,后期心学成型,成就圣人!其思想与前人很多地方并不相同。”
“虽然思想不同,但并不能说他前期读的书没用。就好像吃饭,吃七个饼吃饱了,但你不能哀叹,我只这第七个饼就好了。”
张远侃侃而谈,倾诉欲喷薄而出。
“谁能一顿饭吃七个饼啊!“葛晓阳听他说的太复杂,直接问了个简单的问题:”我问你个问题:炒股怎么挣钱?”
“这!”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张远一时还不知道从何开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