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听了王绾的话只觉心中好笑:“这老丞相的话才是思之令人发笑,根本不在乎秦朝的基层治理已经到了何种紧迫的程度,仍是只想霸占着位子不肯放出流通渠道。
果然老而不死是为贼,古人真是诚不欺我,这种旧时代的残党又如何能遂了嬴政这位千古一帝的心意?
难怪不久之后便被李斯取代了,算算时间应该也差不多就在这一两年了,且看这迂腐丞相能还能苟延残喘至几时罢!”
王绾又何尝不知扶苏所言为实?但其出身便注定不可能对扶苏提出的建议表示赞同,个人的利益同秦朝的利益相悖之时,王绾并不喜欢为公让步。
“长公子真是巧言令色,选官举荐之制数百年未变,如今以一未曾验证之法,仅凭长公子寥寥数语便要更易之,岂不是儿戏之举?”
扶苏听着王绾的话语,心中也是感觉颇为棘手,这还只是选官之制推行便要如此艰难,若不是自己背后有着嬴政支持,怕是已然退缩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注1)
孟轲虽为儒家之人,但其言未必无一二可取之处,何以见得只有卿族方可担当大任?丞相敢言以上之辈皆为无能?
更何况先君孝公早有求贤令为先例,吾大秦远有商君张相,近有廷尉为例,如何能说非是卿族子弟便不可担当大任?
吾所荐察举之制只是将先君已有之成例固之成制而已,又如何不可?若无先君孝公广而求贤,焉能使吾秦国由一西陲小邦跃为天下之主?”
扶苏拿出一个个事实对着王绾持续输出,心中也不由得感叹:“秦孝公果真是一代雄主,若不是有其先例,我还真不好以势压人。”
王绾也是一时语塞,扶苏举的例子他完全可以通过片面稀少的理由反驳,但秦孝公广诏天下求贤却是实打实地得到了商鞅这个猛人,奠定了秦朝并吞天下的基础,的确不好反驳。
眼见王绾沉默以对,一旁的冯劫轻咳一声,站出来缓和殿内颇有些剑拔弩张的气氛:“长公子所言不错,吾大秦能有如今蒸蒸日上之势诚然少不了求贤于乡野之举。
然卿族举荐之制沿袭百年,却也不可轻易废黜,大秦初定天下,此举怕是令天下势族心有不满,不利于社稷安稳呐!”
扶苏听着冯劫的话语,心中知道这是来和稀泥了,不过扶苏心中也不意外,毕竟冯劫也是世族之人,没有像王绾一样直言反对已经是给自己面子了。
“御史大夫所言甚是,不过吾欲更易之选官之制并非悉数推翻。吾之策中除却察举之外,尚有征辟二字。
本欲详述察举之后再行具言,不料丞相颇有争辩之意,因此却是有所疏忽于此,还请容许吾细细道来。”
扶苏当然不是真的忘了说,而是特意留了个坑来等人发现,这样再解释起来便能轻松许多,总是由自己一个人干巴巴地讲述,又怎么能体现出此策的妙处呢?